唐代這首冷門詩將殘雪寫得清新靈動,最後一句堪稱古代文藝範

唐代這首冷門詩將殘雪寫得清新靈動,最後一句堪稱古代文藝範

雪晴冬日裡,雪的降臨無疑令人感到歡喜。雪純粹純淨,大地銀裝素裹,雖然一片冰寒,但其到來卻總奇異地能讓人感到愉悅。古往今來,詩人詞人們都不吝筆墨在書寫著這一場場白雪的降臨,詩意的雪天中,有白居易“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的溫暖;有高駢“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的驚豔;有韓愈“白雪不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靈動;有李商隱“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的禪意……

唐代這首冷門詩將殘雪寫得清新靈動,最後一句堪稱古代文藝範

江雪從一場雪即將要來到時,到或疏或密的雪花正在飛舞之時,再到雪已靜悄悄地鋪滿整片天地時,都有人書寫。而唐朝詩人戎昱也寫了一首雪詩,讀過的人並不多,卻將雪後天晴的殘雪寫得清新動人,驚豔無比,令人心馳神往。《韓舍人書窗殘雪》唐·戎昱[róng yù]風捲寒雲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簷前數片無人掃,又得書窗一夜明。詩前兩句寫遠景:日暮時分天氣晴朗起來,風將寒雲一卷而空,眼前的天地山水一片遼闊高遠。江上的煙霧也被風吹拂而盡,柔軟的柳枝卸去雪的重壓,隨意在風中輕盈地擺動。

唐代這首冷門詩將殘雪寫得清新靈動,最後一句堪稱古代文藝範

雪詩的前半部分雖有雪,但因著傍晚天晴,雪已經消融了一部分,使得雲霧散盡,萬物變得輕靈,僅用寥寥數語便勾勒出一片清朗之境。後二句扣題目“書窗殘雪”,同樣寫得清明。詩人視線從遠轉而及近,見到屋簷下幾片空地的積雪無人打掃,仍然遺留在此,如此,映著書窗又可得一夜窗明。雪融化後天地一片空明固然令人感到輕鬆愉悅,但書窗前遺留的這一點殘雪也讓詩人覺得歡喜。

唐代這首冷門詩將殘雪寫得清新靈動,最後一句堪稱古代文藝範

雪窗最後一句構建出澄淨空明的意境,也讓人想到晉代那個藉著雪光來讀書的孫康。這句用典可謂用得出神入化,了無痕跡,只不過昔日孫康映雪看書是因為家貧,詩人這想象中的映雪讀書大概既因著詩人的文藝情結,也暗含著對韓舍人苦讀的感慨吧。遠山上的雪,是“窗含西嶺千秋雪”的永恆;近處屋簷下的雪,則是“又得書窗一夜明”的短暫。無論遙遠,或是臨近,映在詩人窗中的這一抹雪色,都讓人感到詩意盈盈。今年冬天,可有機會對著一窗雪明,點亮一盞燈火,讀一本想讀的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