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一個人活得沒有雜念,心中清淨,是沒有煩惱的

先秦有一個典故:

智者詹何閒坐室內,弟子隨侍在側。突然有牛在門外哞哞地叫起來,弟子說:“聽聲音是一頭黑牛,但額頭是白的。”詹何說:“你說是黑牛,說對了;但說牛的額頭白,卻錯了。白的是牛角。”

於是就叫一個小孩出去看誰說得對,結果詹何更接近事實:是黑牛,而牛角用白布裹著。

道德經:一個人活得沒有雜念,心中清淨,是沒有煩惱的

透過聽覺,來判斷事物。這不奇怪,是人類尚未發掘的潛能。人腦現在開發利用的只有百分之幾,其它未開發部分都在沉睡。

《中國最強大腦》的節目,有人能透過聲音,準確辨別出一個人的長相。

這令人驚奇的最強大腦,在得道之人老子看來,只是尋常。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七章曰:“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道德經:一個人活得沒有雜念,心中清淨,是沒有煩惱的

除了太上老君,老子,道家還有四大真人。

莊子,是南華真人。莊子說得道之人,與天地精神往來。

文子,是通玄真人。

列子,是沖虛真人。《莊子》中說列子可以御風而行。

亢倉子,是洞靈真人。

現在的國學典籍中,找不到《亢倉子》的著作,《道藏》有收錄《亢倉子》九篇。資料記載,亢倉子“得老子之道,能視聽不用耳目。”

所以說,很多人讀不懂老子和《道德經》,是因為自己的道行太淺。

亢倉子得老子之道,能視聽不用耳目,自然就能理解老子說的這段話:“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得道之人,即是開發潛能之人。自古高手在民間。

道德經:一個人活得沒有雜念,心中清淨,是沒有煩惱的

我有些朋友,在西安南郊的終南山生活,有的人教古琴,有的人過一種田園生活。他們的世界觀和世俗人的觀念,就很不一樣。

有的人,曾經在冬天,看見一位老人快速行走在雪地上。當時終南山的積雪,深到人的膝蓋,這位老人走在雪上,卻沒有留下痕跡。

對修道人而言,這些都是尋常事。

南懷瑾先生年輕的時候,到處求學問道。他曾經拜訪過一位修道高人,那人在泥濘的雨天,穿一雙乾淨的布鞋,出去走一大圈,回來鞋底還是乾淨的。這是南懷瑾先生親眼所見。

所以說,武俠小說的“輕功”或者“踏雪無痕”,並不是傳說。只是這樣的事情,不在你的世界裡發生。

道德經:一個人活得沒有雜念,心中清淨,是沒有煩惱的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對於真正的修道人,都極其低調,不會特意向人群顯露自己的本領。

大道法自然,小道顯神通。

大道,就像自然那樣尋常,神通看起來很神奇,其實只是小道,不是大道。

全真道開創者,重陽子說:“修行不要走旁門左道,飢來吃飯,睡來閤眼,刻意地打坐、學道都不用,只需屏除雜念,心中清淨,自自然然就是修行。”

修道,就是自然。

我們的生活,幾乎沒有人做到自然。所以大多數人都很容易焦慮,患得患失,害怕孤單,缺少安全感。

一個人活得沒有雜念,心中清淨,是沒有煩惱的。這種狀態,就是修行人說的“逍遙、自在”。

道德經:一個人活得沒有雜念,心中清淨,是沒有煩惱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內心自在,一年四季都是風景;內心不自在的人,春天抱怨雨水多;夏天又怕熱;秋天嫌乾燥;冬天又怕冷,一年四季都有不滿意的地方。

這就是有道者和普通人的區別,在心態。不在其他方面。

有的人說,你天天講悟道,得道有什麼好處?

《道德經》本來就是一本啟發人悟道和修行的書,我不講悟道,講什麼?講怎麼賺錢嗎?

做什麼事,都想得到好處,有好處才做,沒好處就不做,這是利益至上者。這類人,在誘惑面前,很容易見利忘義。這種人,就是老子《道德經》中說的中士和下士。

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自以為道。”

道德經:一個人活得沒有雜念,心中清淨,是沒有煩惱的

別人讀《道德經》有什麼收穫,我不知道,我自己的收穫,可以談談。

年輕的時候,沒有堅定的信念,人到中年,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再研究國學,尤其是《易經》和《道德經》,我形成自己堅定的信念,那就是:

“天下無難事。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耐心做。”

這種信念,讓我遇到任何困難和打擊,都能輕鬆面對,不慌不忙。真正做到曾國藩說的: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實踐出真知。心持這種信念,雜念少了,執行力更強,做事更順手,更容易實現目標。這是我讀《道德經》的收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