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聖手”王昌齡10首詩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1、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在這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於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瞭解和信任,這決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譽。因此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2、出塞唐代: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透過對邊疆景物和徵人心理的描繪,表現的內容是複雜的。既有對久戍士卒的濃厚同情和結束這種邊防不顧局面的願望;又流露了對朝廷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戰爭的正義性,因而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安全的需要,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著愛國激情。3、從軍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盛唐優秀的邊塞詩有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

“七絕聖手”王昌齡10首詩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4、採蓮曲唐代: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這首詩寫的是採蓮少女,但詩中並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採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於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5、送柴侍御唐代:王昌齡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透過樂觀開朗的詩詞來減輕柴侍御的離愁。而實際上自己卻是十分傷感。這種“道是無晴卻有晴”的抒情手法。更能表達出詩人濃濃的離愁。6、閨怨唐代: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首詩正是抓住閨中少婦心理發生微妙變化的剎那,作了集中的描寫,從而從一剎那窺見全過程。

“七絕聖手”王昌齡10首詩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7、春宮曲唐代:王昌齡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詩文中的寫作特點就是詠的都是漢宮舊事,實際上是以漢喻唐,借古諷今。這首詩通篇寫春宮之怨,卻無一怨語怨字。作者著力於背面敷粉,以側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8、送魏二唐代:王昌齡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這首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前兩句寫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後兩句想象魏二夢裡聽見猿啼,難以入眠。詩歌表面寫好友分別後愁緒滿懷,實際上是寫作者送別魏二時感嘆唏噓的情感。9、西宮春怨唐代:王昌齡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這首詩以一個“春色惱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為背景,描寫一個被幽閉在深宮裡的少女的一連串動作和意態,運思深婉,刻畫入微,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並看到了她的曲折複雜的內心活動。

“七絕聖手”王昌齡10首詩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10、龍標野宴唐代:王昌齡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絃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這首詩表面上表現了詩人的安逸生活,其實內心還是有被貶謫的苦。歡聚、暢飲並不能使遠謫的王昌齡獲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間永恆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譴懷寄情的物件,更是詩人精神人格的物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