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解密:別被《三國演義》騙了,周瑜從沒有當過大都督!

本期三國故事我們聊聊東吳著名的周瑜、周公瑾。一提到周瑜,估計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國演義》裡,率領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雄姿英發,擊破曹操的俊美形象了。

而且此戰之後,周瑜大都督的美名可以說千古流傳,而周瑜本人卻因為受傷過重,沒有得到較好的修養最終年僅三十六歲就因病而亡,真是可惜可嘆!

三國解密:別被《三國演義》騙了,周瑜從沒有當過大都督!

但是也正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周瑜的真實形象和戲曲形象反差可以說是巨大,本期《墨說三國》我們主要聊兩個事情,第一個是周瑜真的當過大都督嗎?第二個是周瑜為何年紀輕輕就能獲得東吳從上到下的絕對重視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周瑜的大都督身份。

在《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這一章中描述孫權決意聯劉抗曹,於是“即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任命周瑜為大都督,全權負責孫劉聯軍對戰曹操事宜。

但是三國曆史上雖然有“都督”這一官職,東吳後來也的確封了“大都督”這一職位,但是很遺憾,在正史記載中,周瑜並未擔任過大都督一職。

根據三國志記載,在赤壁之戰前,孫權在攻破江夏的戰鬥中,任命周瑜為“前部大督”!這個大督雖然也有都督的意思,但是前面還有一個“前部”的限定語,也就是說周瑜擔任的這個“前部大督”相當於前鋒部隊指揮官,並不是全部東吳隊伍的指揮官。

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三國志周瑜傳

而周瑜這個“前部大督”的身份也沒用多久,等到赤壁之戰勝利後,周瑜又被孫權任命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也和大都督沒關係。

而周瑜病逝後,周瑜的接班人魯肅也並不是大都督,而是剛開始只是一個奮武校尉,後來成為漢昌太守、偏將軍,跟著孫權破皖城後升為橫江將軍。但

三國解密:別被《三國演義》騙了,周瑜從沒有當過大都督!

是都不是大都督。

即拜肅奮武校尉,代瑜領兵。瑜士眾四千餘人,奉邑四縣,皆屬焉。令程普領南郡太守。肅初住江陵,後下屯陸口,威恩大行,眾增萬餘人,拜漢昌太守、偏將軍。十九年,從權破皖城,轉橫江將軍。——三國志魯肅傳

三國解密:別被《三國演義》騙了,周瑜從沒有當過大都督!

其實東吳歷史上第一個有史可考的大都督是陸遜,陸遜這個大都督還要感謝一下劉備,正因為是稱帝后的劉備親征東吳,孫權很著急,這才緊急加封陸遜為大都督,其他朱然、潘璋、韓當、徐盛等統統聽陸遜指揮。

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三國志陸遜傳

我們再來聊聊周瑜為何受到東吳重用,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周瑜的背景雄厚。

三國解密:別被《三國演義》騙了,周瑜從沒有當過大都督!

周瑜的從祖父,從祖父的兒子都當過大漢三公之一的太尉。周瑜父親是東漢首都洛陽的行政長官:洛陽令。

也正是因為周家背景深厚,周瑜的叔叔和周瑜都差一點被稱帝的袁術任命為將,但是無論是周瑜叔叔還是周瑜都看出袁術沒啥好結果,都藉口在外當官,沒有趟這一灘渾水。

二是周瑜和孫策交好。

孫堅剛起兵的時候,周瑜和孫策這倆同齡人就是好朋友,這個時候的孫策只是個草根出身,而周瑜是豪門公子,但是周瑜卻非常認可孫策,周瑜還建議孫策把家眷搬到廬江,孫策也從善如流,後來孫家在廬江住的宅子就是周瑜提供的。

三國解密:別被《三國演義》騙了,周瑜從沒有當過大都督!

後來孫堅戰死,孫策替袁術打工不成,最終決定起兵,也正是周瑜領兵給了孫策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支援。

而且孫策當時職位不高,在建安三年也只不過是個討逆將軍,之前也就是個會稽太守。但是孫策這個時候就任命周瑜為建威中郎將,建安四年又任命周瑜為中護軍兼江夏太守,這可都是僅次於孫策的職務了。

後來周瑜和孫策又共同娶了喬家兩姐妹成為連襟,關係之好可見一斑。

三是周瑜才華橫溢

要是隻有背景深厚,和孫家關係匪淺,那周瑜也不能有如此成績。

三國解密:別被《三國演義》騙了,周瑜從沒有當過大都督!

周瑜被後世懷念更多的還是他的才華。周瑜在孫策死後和張昭聯合執掌東吳軍政大權,別人對不到二十歲的孫權都是簡單行禮,只有周瑜這個時候就對孫權行君臣禮,不斷幫助提高孫權的聲望和威信。

後來東吳平定內亂擊敗黃祖,大部分都是周瑜的功勞。

而且周瑜還給東吳挖掘了許多人才,像魯肅、甘寧這些名士名將都是周瑜舉薦。

在戰略規劃上,周瑜也算是超一流謀士,幫助孫權在赤壁聯合弱小的劉備利用長江優勢一舉擊敗曹操,佔據荊州。後來又明確趕在劉備前佔據益州,可惜英年早逝,病逝於半道。

周瑜的功績孫權自己評價說:“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孤念公瑾,豈有已乎?”

孫權稱帝的時候還對滿朝公卿表示:“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劉備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曹操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獲此虛名。”

可惜天不假年,惜哉惜哉!

文/以史為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