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乃天之道

每個人都應該明白,在實現個人價值,建功立業之後,自己的使命也就完成了。這個時候,就應該趕快隱退,空出舞臺讓後來人演出,如果打下天下就佔有天下,那與強盜的搶劫有什麼區別呢?

莊子說:“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正是對這種居功不退者的尖銳指責。

一個真正理解大道的人,都會循道而行,都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

春秋時期,齊魯會戰,魯國右翼軍潰退。將軍孟之反斷後,成功掩護了後撤部隊。但在他退入城門時卻說:真倒黴,我的馬太差了,只能在後面拼命抵擋。國家戰敗了,你的功勞再大又如何呢,表功居功,只能引起君臣們的反感,弄不好會遭來災禍。

孟之反以此掩蓋自己的功勞,真是得大道的做法。

春秋末年的范蠡,輔佐勾踐滅吳稱霸,功勳至偉,被封上將軍。但范蠡深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明智地選擇了功遂身退。傳說范蠡隱居於“陶”,改名陶朱公,後以經商致富,曾經三擲千金於天下。

功成身退乃天之道

范蠡曾差人致書同朝為官的文種,稱“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勸其莫居功自傲、莫貪戀權位,及早歸隱。但文種未能聽從,不久果然死於非命(勾踐賜劍令其自殺)。

西漢張良,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後,“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主動從“帝者師”退居到“帝者賓”,專心修道養精,得以頤養天年。然而,同樣為西漢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卻貪戀權勢利祿,雖屢次遭貶,仍不思歸隱,後因謀反之罪名被殺死在長樂宮中。

後人評價說,如果韓信不居功自傲,而是自隱其功,謙讓退避,劉邦大概也不會對他下手。當然,歷史不能假設,但韓信的遭遇的確是一個教訓,尤其能讓有才有功者在這個問題上深思猛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