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物道君語:

今天,是豐子愷先生逝世的日子。

也許你不記得他的名字,但你對他的畫一定不陌生。寥寥幾筆,卻有無限況味。

筆墨有深情,幸好這人間,因為你的來過,而更可愛。

提起豐子愷先生,

也許你不記得他的名字,但你對他的畫一定不陌生。

有人說,他離我們很近,就像在畫我們的生活。

有人說,他離我們很遠,那種恬靜淡雅的意境,彷彿只屬於“從前慢”的時代。

可是,倘若走近豐子愷的一生,才會知曉,他也曾顛沛流離,苦寒交迫。

只是他把所

有的苦痛化作溫柔的筆觸,為世人留下一個“豐味”人間,有趣,有詩,有情。

在他的畫裡,孩子的天真被呵護,人們謙和淡然,面對煩惱一笑了然,春夏秋冬都被濾上一層溫柔的濾鏡,雞毛蒜皮裡也藏著詩情畫意。

人間無情,筆墨深情。生活萬般滋味,

不如人間有“豐味”。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孩童的趣味

豐子愷說自己的身心為四件事所佔據——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

孩子在他心裡,就像天上的星辰。他的童心很重,喜歡和孩子交流。在我們眼中司空見慣的兒童生活,透過他的描繪,變得有趣、真實又不誇張,讓人生出淡淡的歡喜。

看起來,他是畫下了孩童的天真,其實更像給兒時的你我拍下了一張張照片。

有一次,他漫步西湖邊,看見孩子們頂著大荷葉,活像兩個荷葉娃娃。他們明明心心念念著荷花,摘著摘著只記得了荷葉。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還有一次,他一回到家,看見兒子扮演自己回家的模樣。他沒有責怪孩子,而是連忙提筆畫下來。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女兒阿寶也是可愛得緊,拿自己的鞋子給凳子腿穿上,而自己只套著襪子,然後得意地說“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可是母親卻以“弄髒了襪子!”為由,破壞了這個創作,既煞風景又野蠻。

豐子愷為了警戒自己不當“野蠻”父親,畫下了這副畫。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雖然童年很可愛,但是童年總會消逝。所以當他望著窗外的孩子時,就感慨:

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說出來,使你們自己曉得。可惜到你們懂得我的話的時候,你們將不復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所以,他盡全力地記下這所有的美好,畫裡的孩子就像一個個絕緣體,永遠保有天真的底色,純潔無瑕,與複雜的世界暫時隔絕。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詩歌的韻味

在他心裡,一生執著追求簡單純粹。而讓他找到這個方向的,正是他遇見的幾位老師。

在他16歲,剛來到浙江省立第一師範時,他還是一個靦腆懵懂的鄉村少年。心中的惶恐和不安,在遇見兩位老師之後,慢慢消散了。

一位是音樂和美術老師李叔同,一個是舍監和國文老師夏丏尊。在豐子愷眼裡,他們一個像父親,一個像母親。李叔同自有一種威儀,學生都很敬重他。夏丏尊則事無鉅細地照顧學生。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媽媽”夏先生,一直鼓舞他寫作文,一步一步教他。文學的況味和詩意就在交流中,一點點薰陶著他。“爸爸”李先生,對他的影響更深。豐子愷說過“李先生的人格和學問,統制了我的感情。”

所以在畢業後,他幾乎踏著李先生的腳印開啟了人生的下一站。他遊學日本,偶遇竹久夢二的畫作,被這些酷似速寫的小畫給吸引住了。他買回家,仔細學習,甚至乾脆開始模仿。

這些畫中的詩趣,不僅與他心中的追求同頻,還保住了他羞澀的錢包。

除了奢侈的西洋油畫之外,這些“小畫”也能記錄心中所感。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翻閱他的畫,很多人戲稱“豐子愷畫畫不要臉”,“不要臉”就是“不畫五官”。頗有國畫的意趣,“意到筆不到”的藝術手法,給讀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間。

除了人物五官簡單之外,有時候寥寥幾筆就能讓人為生靈欣喜,有時候精細的筆觸,又讓我們看見他的細膩。

這種筆法獨特又熟悉,筆端的詩意暈開到紙上,空靈又純潔。

為什麼很多人都愛豐子愷的畫?也許就像好友朱自清說的,我們都愛你的漫畫,有詩意。

一幅幅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我們就像吃橄欖似的,老覺著那味兒。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人間的情味

1927年11月,李叔同先生皈依佛門,成為弘一法師。豐子愷再次得到精神感化,帶著老師的“十二萬分的認真”繼續創作。1928年,他決定畫50幅護生畫,為弘一大師的50歲祝壽。

弘一法師說:

“畫集應當是通俗的藝術品,以優美柔和的情調,生髮淒涼悲憫的感想。”

《護生畫集》第一部分誕生了,護生護生,是對老師的感謝,也是給自己的提醒,記得在畫紙上守護生靈與心靈。

有許多人質疑,他的畫裡的只有童真和詩性,是不是有點消極避世?事實上,他沒有偏安一隅,築起高牆。抗戰期間,他的作品不再溫柔似水,冷酷的筆開始畫下血淋淋的事實,給讀者心上重重一擊。

▲ 懷裡嬌兒尤索乳,眼前慈母已無頭。血乳相和流。

1932年,他被迫離開上海,回到家鄉石門灣,建起緣緣堂。緣緣堂裡的世界是恬靜的,外面的世界是痛心的。他像畫著自己的朋友一樣,描繪著眾人的苦難。

1937年之後,家鄉也留不得了,他攜妻兒一路逃難,頭髮就是在這時白了。聽聞緣緣堂被炸燬,他唯有沉默。

緣緣堂沒了,可他的心境卻變得更加廣大純厚。“我有十萬斛的同情寄與淪落在戰地裡的人,我恨不得有一隻大船,盡載了石門灣及世間一切眾生,到永遠太平的地方。”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1939年,法師60歲了,豐子愷作了《護生畫》第二集,共60幅。畫裡沒有殺戮,只有平靜的悲憫。

他超越了民族仇恨,珍愛所有生命。豐子愷依然對人類的和諧,未來的美好抱有期待。

弘一法師收到畫作後給豐子愷寫信說:“朽人70歲時,請仁者作護生畫第三集,共70幅……百歲時,作第六集,共百幅。護生畫功德於此圓滿。”雖然1942年,法師在63歲時圓寂,但豐子愷的畫筆依然沒有停下。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 願作安琪兒,空中收炸彈。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今天天氣好。(雨天,敵機停止轟炸。)

俞平伯說豐子愷的作品像“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正是這樣的人間情味,治癒著他,也讓他等到了抗戰的勝利。可這樣超越一切的善意,並不被所有人接受,文革來臨,他被淹沒在辱罵的山呼海嘯裡。為了懷念母親,蓄了三十年的鬍子也被強制剪掉。

牛棚的工作很累,但他依然“報喜不報憂”。直到生了病,被醫生准許回家。他竟然希望把病拖久一點,獲得更長的休息時間,甚至悄悄把藥扔了。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他很開心,因為終於可以畫畫了。他不敢忘記自己對老師的回信——“

世壽所許,定當遵囑”

。每天凌晨四點,他就蜷在小床上畫畫。兒女們擔心他的身體,也擔心外面的造反派,就把他的畫筆收了。

豐子愷哀求孩子們,這樣會要了我的命,還給我吧!

直到1973年,第六集的一百幅畫畫畢,當時豐子愷也已75歲了。

把《護生畫集》一張張鋪開,便是四十六年的時間。一幅幅畫是豐子愷對弘一法師的追隨和遙望,也是他心懷慈悲的見證。

一顆慈心,續著老畫家的命。他捱到了1975年的春天,但還是沒等到平反,也未能看到六集《護生畫集》的全部出版。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豐子愷的兒子、女兒都陪在病床前,他已經說不出話來。孩子們遞給了他紙和筆,他顫著手,畫了一些圖形,非圓非方——這也成為了他的絕筆。

不知那一刻,豐老先生是想說什麼。但或許,他想說的話,都在畫裡了。

這一生,見識過命運的冷酷,卻活出自己的溫

度,不負師恩,不負己心。

為什麼沒有人會不喜歡豐子愷的畫?

我想,是

因為我們都知世事艱難,苦樂參半,他的畫卻在告訴我們,不妨將人間看作遊戲一場,既然無處可逃,不如歡喜地活。

在一幅畫,他寫過一句詩:“松間明月長如此”。

斯人遠去,但恰如這松間明月,依然溫柔著後來人的心……

沒有人不喜歡豐子愷!

參考資料:

《護生畫集》。 豐子愷

紀錄片《大師》。 上海文廣傳媒集團紀實頻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