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就我兒子沒拿獎狀”,寶媽找老師理論引爭議:有這個必要?

孩子小的時候對於優秀、更好之類的標準缺乏正確的認知,因此家長和老師會透過表揚或實物獎勵的方式對孩子進行鼓勵,以強化其印象。

像小紅花、小貼紙、小獎狀等都是老師們較為常用的鼓勵方式,不過,有些時候,

獎勵運用不得當也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全班就我兒子沒拿到獎狀”

宋女士為了讓自家娃不落後在起跑線上,特地給兒子報了英語培訓機構,而這家培訓班的老師時常會對班內小朋友的出勤、學習等情況進行評比。

這次,老師又評出了全勤獎、打卡小明星、進步之星等獎項,併發到了家長群內。

宋女士認真地看了幾遍,

發現全班的小朋友都有獎項

,唯獨沒有自己的兒子,於是宋女士作為寶媽擔心這事會令孩子自尊心會受挫,便特地找到老師理論。

不過,面對宋女士“為啥全班就我兒子沒拿獎狀”的質疑聲,老師卻淡定表示:

打卡任務和全勤宋女士的兒子都沒有完成

,而進步之星是根據學習表現由老師綜合評定的。

宋女士覺得前兩個獎項的確是自己的原因沒有完成,

但進步獎既然是老師主觀評定的

,加一個也無妨,如果只有她的孩子沒有獎項,怕是會傷到兒子的自尊心,於是宋女士與老師商量,打算髮獎當天給兒子請假。

老師覺得獎勵只是起到鼓勵作用,

宋女士有點小題大做

,一來二去,宋女士和老師就爭論了起來。

寶媽找老師理論的做法引發爭議

這事被宋女士發到網上後,也同樣引來了不少人的爭議。

網友五小貓:

老師的做法的確欠考慮,年齡不大的孩子本身就需要鼓勵,而且培訓機構又何必如此認真,難怪家長不高興。

網友Maggie:既不完成打卡任務又不能保證出勤率

,那又哪裡來的進步?家長自己堅持得不好還想上老師為後果負責,未免太不講理了吧。

網友萬事榴蓮:

不就是一個獎狀嗎,

有這個必要特地去找老師理論?

要麼老師多發一張,要麼家長別去計較,怕是孩子都不在乎,而老師和家長都太“玻璃心”了。

在這個問題上,老師和家長的做法都欠妥當

表獎的本意是鼓勵先進,激勵後進,既然本身就有差別,自然不可能人人有份。不過在這個問題,老師和家長其實都存在著不妥當之事。

▼站在老師的角度分析

無論是獎勵少數,還是鼓勵多數,老師都要全面考慮。

像遇到這種普遍獎勵時,

如果誰落單了,的確批評意味十足。

這就需要老師提前與家長進行溝通,並鼓勵孩子及時趕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尷尬。

▼家長的做法也不恰當

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無論孩子是完成學校的作業,還是培訓機構的打卡任務。

既然選擇了學習就應該盡力配合,

努力學好,而不能只從自身角度出發,讓別照顧、搞特殊化。

“獎狀”本身是起激勵作用的,家長和老師別讓其“變了味”

獎狀雖小意義卻大。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不應該將鼓勵形式化,而應具體化。

透過評獎讓孩子知道好是好在哪裡

,不足又有哪些,才能讓孩子不斷進步。

另外,獎狀更不能亂髮,只有孩子做得足夠好時,給予的獎勵才是實至名歸的。

如果是為了迎合家長或孩子的喜好而亂髮獎狀,不僅不能夠起到激勵的作用,還

會讓孩子覺得鼓勵隨意,

認為不用努力也能夠得到獎勵。

結語:

有些時候,即使孩子很努力也不一定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或達到期待的效果。

可越是這個時候

,越需要家長的堅持與鼓勵,

而不應該讓孩子因為外在的評價失去信心。同時,家長要讓孩子樹立長遠目標,避免短視行為。

每日一問

:你怎麼看待基礎學習階段的獎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