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不合群?父母不要急於糾正,做好這2點讓孩子快樂成長

小區裡幾個孩子在一起玩,他們不顧父母在後面追著喊:慢一點,別摔倒了,仍然一個勁的往前跑,好不開心。

可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個和他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卻低著頭觀察著地上一隻正在蠕動的西瓜蟲,似乎很有興趣。

媽媽盯了孩子很長時間,終於忍不住地問他怎麼不去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小男孩問媽媽:這是什麼蟲子啊,真好玩。

媽媽生氣地對著孩子吼了起來,一隻蟲子有什麼好看的,這麼不合群,以後怎麼辦?

僅僅是因為孩子不想追逐打鬧,僅僅是因為孩子對一隻他從來沒見過的蟲子產生了興趣,媽媽就武斷的給孩子扣上了不合群的帽子,這對孩子是否公平呢?顯然不是。

當然我們也能理解父母對孩子的擔憂和焦慮,因為孩子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

會讓父母擔心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欠缺。

如今是一個講究合作講究團隊意識的社會。如果孩子不喜歡獨處,以後又如何適應社會發展呢?

家長對孩子的擔心過早

心理學帕藤

曾經以兒童在自由時間中的社會交往關係和協同程度基礎做了一個調查,將幼兒的遊戲分為了:

單獨遊戲、旁觀遊戲、平行遊戲、協同遊戲、合作遊戲

當孩子處在不同的年齡段時,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遊戲能力和需求都是不同的。

當孩子在三歲之前,他們更喜歡單獨遊戲和旁觀遊戲,只有三歲之後才會漸漸地開始協同遊戲,到五歲左右才會合作遊戲。

所以當孩子年齡過小的時候,他們還不具備合作遊戲的能力,自然而然也就表現出更喜歡獨處的樣子。

孩子合群或者不合群,是非題還是選擇題?

在很多家長的意識裡,不合群就是錯誤的行為,是要被打一個大大的叉。

但從客觀上來看,我們並不能說合群就是好的,不合群就是壞的,如果孩子因為想要合群而磨平了自己的稜角,成為了一個隨大流的人,父母是否會開心呢?

所以,太合群也未必是件好事。

很多合群的孩子其實都未必真正地擁有快樂,因為他們太想要融入群體,太過在意他人的看法,為了迎合他人,這些孩子便會委曲求全。

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安全感,才會覺得自己不會被群體所拋棄。

這樣的孩子其實已經失去了自我,完全活在別人的看法裡,雖然看上去朋友很多,但實際上孩子處處都在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無法擁有真正的快樂。

父母要學會理解孩子

孩子有選擇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權利,同樣也有選擇獨處的權利,作為父母應該學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而不是強迫孩子去改變,因為孩子本來就沒有錯。

只要孩子不存在自閉、社交恐懼等問題,那麼父母真的不用過於擔心。

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才不贊成比較孩子,更不應該要求孩子做到和他人一樣,這樣只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甚至導致孩子反感叛逆。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不合群?

1、遵循孩子們成長規律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個體差異性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表現出不同的個性特徵、興趣愛好。

如果一個孩子的天生性格就比較內向敏感,那麼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感情更加細膩,對事情的想法更加清晰。

他們看似孤獨,其實卻非常享受這樣的感覺,因為這會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問題。

他們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行為上都會更加獨立,自然也就更容易成功。

2、不給孩子貼標籤

如果父母給孩子貼上了不合群的負面標籤,那麼孩子在標籤的影響下很有可能就會成為和標籤一樣的人。

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本來就是有限的,所以在父母的觀念影響下,他們會覺得自己真的錯了,從而會產生壓力,失去自信。

所以父母應該撕去孩子身上的負面標籤,讓孩子儘可能地自由發展,因為父母眼裡不合群的孩子,也許正在探索著這個世界。

他們也許是與眾不同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就是錯的,正如有時真理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一樣,盲目跟風未必就是正確的選擇。

適當的給孩子一點空間,讓他們選擇自己能夠感到舒服的方式去生活,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做回自我,收穫快樂,相信這才是父母最願意看到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