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娛樂活動!“田雨嵐式”雞娃狂魔的背後有多少感統失調的孩子?

最近大家都看《小捨得》了嗎?

反正我是一邊喊著“可怕”“讓人窒息”“簡直不可理喻”,然後一邊準時準點地刷到了最新一集,讓人上頭!

《小捨得》是繼《小別離》《小歡喜》後“小”字系列的第三部,劇情聚焦“小升初”階段,以讓孩子成長 “ 順其自然 ” 的南儷(宋佳 飾)和堅信下一代 “ 愛拼才會贏 ” 的田雨嵐(蔣欣飾)兩姐妹各自家庭教育、親子關係為主軸,透過三代人的生活縮影,對映萬千家庭的喜怒哀樂。

全文共計1792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小捨得》中最遭人“罵”,也最遭人“憐”的就是蔣欣飾演的雞娃狂魔田雨嵐。

田雨嵐的原生家庭不幸福,高中跟隨母親改嫁後才有了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現在她是一名商場主管,找了個廢柴富二代老公,雖然兒子上學、補習開銷不小,但婆家每月補貼2萬,生活壓力不大。

儘管田雨嵐的人生已經獲得了某種程度上的“逆襲”,但內心的焦慮和匱乏感卻始終影響著她,以至於她在兒子顏子悠的教育問題上越發極端。

例如家庭聚會,給兒子安排的表演節目是背圓周率,還要背一千多位。

不讓孩子吃西瓜,說是因為糖分太高會導致肥胖,繼而影響智力發育,緊接著還要問兒子吃的水果用英文怎麼說。

一週七天給孩子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的,為了上奧數,連顏子悠最喜歡的唯一的娛樂活動——足球都要擠掉。

田雨嵐是劇中乃至生活中許多雞娃家長的代表,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生活中將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但也有極大的控制慾,在他們的安排下,孩子除了學習不能幹任何沒有意義的事。

藝術來源於現實,生活中的

教育“內卷”也在不斷提前。

許多家長從幼兒園就開始給孩子安排各種培訓班,他們互相攀比著學習成果,卻疏忽了孩子身體發育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

感覺統合失調

最近有調查顯示中國兒童的感覺統合失調率已經超過80%,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

從孩子的成長環境問題出發,造成感統失調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種:

1

嬌生慣養

幫倒水、餵食、幫穿衣服、繫鞋帶……孩子小的時候不會做父母幫了,但是很多家庭是孩子長大了,依舊習慣性包辦,最終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殊不知,

小孩凡事被包辦、被限制,就會導致刺激量不足,長久便加重感統失調的程度。

2

缺少玩伴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除了上學能和同齡小夥伴一起玩耍,在家便是玩ipad、看電視,少有玩伴。不像以前農村時期,鄰里的孩子們整天結伴在一起“瘋玩”,一個比一個皮實。

3

父母忙碌,沒時間陪伴孩子

缺少玩伴的同時,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忙碌,跟孩子溝通、交流的時間少,沒時間陪孩子度過語言敏感期。長此以往,不僅小孩的語言發展落後,還會疏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影響身心健康的發展。

4

電子產品、便捷性產品太多

過度依賴電子產品,孩子就會降低與同齡人或家長的溝通的能力。有研究表示,當人看電視時,大腦的腦網路活躍度機會為0,也就是說沒有進行思考。

健全的腦網路是感統的保證

,所以如果對腦網路的刺激減少,感統的問題就會加重。

還有一些便捷性的產品,如嬰兒時期的爬行是非常重要的,但許多家長卻使用學步車代替爬行,這樣就大大

限制了孩子的四肢發展及各種感覺能力的學習。

5

活動空間小

很多家長怕孩子丟失,怕撞到,常常限制孩子的遊戲區域,但在狹小的空間裡是不利於孩子的運動發展的,應該多帶孩子去接觸大自然,如公園、野外等。

6

學習任務多

正如《小捨得》反映的孩子“超負荷”學習的問題,讓孩子過早的學習、過早進行超前認知訓練,可能會限制孩子以後更多的發展,早期的孩子更應該做的是“玩”!

《小捨得》的熱播戳中了一部分雞娃狂魔的痛處,也敲醒了一部分理智尚存、推崇素質教育的家長。

對我來說,我接受的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觀念都和南儷(宋佳飾)一家比較相近——

孩子小的時候就該盡情玩,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入學習關鍵期後應當重視,但切忌“唯成績是論”,畢竟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最重要的!

家長陪孩子一同成長的機會一生僅有一次,我們或許會貪心、會羨慕、會焦慮,但請努力調整好為人父母的心態,要相信

“有舍才有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