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坐不住、愛走神、小動作多、學習困難,這些竟然都是多動症的表現

孩子上課坐不住、愛走神、小動作多、寫作業很困難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因孩子過於“好動”而煩惱不已。目前多動症已成為一種兒童常見病。有些多動症患兒常被家人認為是調皮搗蛋,一味“嚴管”反而加劇了病情;有的孩子雖然課上格外“多動”,實則卻患上了自閉症;還有的孩子經常安靜的“神遊”,竟然也是多動症。

開學了,各種關於“多動症”的話題也活躍了起來,很多家長的問題都大同小異: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是不是多動症?

首先,我們需要先知道什麼是多動症。多動症是“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俗稱。兒童多動症有三個型別:注意力缺陷為主型、多動為主型以及混合型。 注意力缺陷為主型表現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不一定會有行為上的多動。

也就是說,你看到孩子坐在那裡,沒有明顯的坐立不安,但是他的注意力非常分散,難以長時間集中在主要任務上。通俗來說,就如同家長所描述的“窗外有一點風吹草動,馬上就要轉過頭去看”,或者“開小差都開到莫斯科去了”。

相比於另外兩種型別,注意力缺陷型不是那麼容易被發現,家長和老師反映孩子“很乖”,“課堂紀律好”,但是在智力正常的情況下,經常一問三不知,學習成績比較差。

被診斷為多動症的女孩更多會是這種型別。多動為主型則主要表現為動作上的坐立不安,小動作不斷,也是很多孩子被老師轉告給父母,以及父母帶孩子去評估的主要原因。用父母形容自己孩子的話來說,就是“好像裝了發動機一樣,一下都停不下來”,“好像椅子上有釘子,完全坐不住,沒有一刻是安靜的”。混合型,顧名思義,上述兩種表現都有。

當然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孩子長大了是不是這個病就自愈了?”,家長們期待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或者成年後,ADHD可以不藥而癒,不再成為困擾孩子的問題。

近期的研究表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ADHD兒童在成年時仍符合ADHD的診斷,所以不能簡單的認為ADHD“長大了就好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多動症狀會逐漸減少,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和衝動症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持續存在。

另外,成人ADHD的共患病比例約為80%,包括焦慮障礙、情感障礙、物質依賴和人格障礙,這些共患病使得成人ADHD的治療更為複雜。對於ADHD兒童來說早診斷,早干預是非常重要的,透過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及時控制ADHD症狀,使他們的學業、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都儘早得到改善,同時可以減少成人後共患病的機率,使孩子能夠相對正常的發展。

多動症兒童時常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度、行為衝動,很多時候老師、家長都會認為多動症是因為小時候家長管教不嚴,孩子紀律性太差引起的。到目前為止,ADHD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多動症是由於多種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單獨或協同所致。

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調、早產、出生低體重、母親孕期酗酒或吸菸、家庭衝突等多種因素都與多動症的發病相關,多動症的孩子前額葉和顳葉皮質的腦發育延遲,導致大腦不能有效地控制行為活動、注意力和情緒。

有些家長認為多動症是由於管教不嚴引起的觀點是錯誤的,但是良好的家庭管教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DHD兒童的行為,而錯誤的、無效的管教方式會使孩子的表現更糟糕,讓他面臨的衝突更多、更明顯。所以面對ADHD兒童,需要家長掌握相應的家庭管理和育兒技巧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改善其行為。

總之,ADHD是一種發病率高、對兒童和青少年及其家庭損傷嚴重的慢性疾病。面對ADHD兒童,要正視問題的存在,不要諱疾忌醫,干預的越早效果越好;同時要堅持藥物與非藥物治療相結合,透過醫生、患者、家長、學校的努力,共同促進孩子症狀的改善以及社會功能的恢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