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愛咬人的小傢伙,父母該怎麼做?

關注陳老師講育兒,多一個育兒參謀,規避錯誤的育兒方式,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最近

2

歲的小米粒開始愛咬人,讓媽媽很苦惱。

這一天剛吃完早飯,媽媽帶著小米粒在小區花園裡玩,大約玩了個把鐘頭,在這幫小朋友堆裡,突然傳出一聲刺耳的叫聲,之後,就聽到不滿

2

歲的子涵“哇哇”大哭,家長們紛紛過去詢問,原來是小米粒咬了子涵。媽媽看著滿臉歉意和害怕的小米粒,語無倫次地為自己辯解,大概意思是說,他和子涵為了搶一個玩具而吵了起來,然後他就咬了子涵一口。媽媽安慰了子涵半天,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算平息了這場“咬人風波”。

還有一次,小米粒和小區裡的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突然,小米粒抱住一旁的甜甜,在她的小臉蛋上咬了一口,速度之快讓周圍的人都猝不及防!甜甜奶奶見狀,趕快抱起甜甜,她的臉上明顯有了一圈牙印,而小米粒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只是在一旁愣愣地看著甜甜,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

孩子咬人了,是不乖嗎?作為家長又該如何是好呢?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孩子咬人不都是他們有意識的行為,而且通常不會對別人造成嚴重傷害或產生生命威脅。事實上,許多孩子在

3

歲之前至少都曾咬過別人一次,但是隨著孩子的生長髮育,多數都能停止這種咬人行為。如果孩子在

3

歲以後還經常咬人的話,就需要接受一些治療了。

其次,面對孩子咬人的問題,作為家長不能一概而論,在不同的年齡,孩子的咬人也會有不同的解釋。

對於

5-7

個月的孩子,最易咬他們的媽媽或是其他看護人,有些孩子甚至會在媽媽餵奶的時候出其不意地咬上一口。這些孩子之所以會咬人,往往是因為他們感覺到嘴裡不舒服或是出牙產生的疼痛,讓他們覺得異常難受,忍不住才會咬人。不過,這個年齡的寶寶還不能從別人的表情和反應明白咬人的做法是不應該的。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可以咬、嘗的東西,比如各種軟硬不同的食物,乾淨的、不同質地的物品等,以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進而緩解孩子的不適感。但是,一定要選用安全健康的產品,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如果沒有備好這種物品,也可以暫時用乾淨的冷毛巾代替,這樣也能緩解孩子出牙的疼痛感。

對於

8-14

個月的孩子,通常會在情緒興奮的時候咬人,可能是一起玩的小朋友,也可能是身邊的父母。如果父母對他大聲說“不”的話,他可能就會停止這種咬人行為。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家長應該明確告訴孩子:“我們不能咬人,我們只能咬食物,比如,蘋果或是餅乾。”跟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你的表情一定要嚴肅。

如果家長被孩子咬到的話,家長要分析具體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孩子咬家長是為了引起家長的關注,那就不予理會,如果你理會了就會強化孩子咬人的行為;如果孩子是興奮了要咬家長表達情緒,那就要儘可能地用誇張的痛苦表情和肢體動作,告訴孩子被咬是很痛的,儘管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能完全聽懂你的話,但是他們能夠明白你的身體語言、面部表情和聲音的音調,這樣有助於幫助孩子瞭解咬了別人的話,被咬的人會不高興。

對於

15-36

個月的孩子,常會在情緒低落或是想要控制別人的時候,突然咬別的孩子。上面的小米粒就是一個典型。通常,不滿

3

歲的孩子還不擅於與其他孩子一起玩,掌握的社交方式方法極其有限,還不能熟練的和別人進行社交,打人和咬人就成為他們的一種溝通方式。這時,家長要耐心地教導孩子,並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社交,教孩子如果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關注陳老師講育兒,會有更多的育兒知識及感統知識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