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寫了一首詩,皇帝讀了,愛得不得了,馬上升官

杜牧的《清明》詩家喻戶曉,連帶著清明這個節氣也成為24節氣中最廣為人知的節氣了!

其實,還有一首唐詩,記錄了古代的一個節日,詩寫成後,皇帝愛得不得了,當即提拔了坐“冷板凳”的詩人。可謂是一首詩改變了命運。

唐代詩人寫了一首詩,皇帝讀了,愛得不得了,馬上升官

這就是唐代詩人韓翃的詩作《寒食》。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古代的一個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兩天。此詩寫寒食這一天,京中景象、宮廷景象。

寒食本是一個清冷的節日,可韓翃寫的《寒食》詩卻讓他迎來了暮年的曙光。

據說,唐德宗讀到這首詩後,非常喜歡。

在此之前,皇帝一直缺乏起草文告、命令的人,中書省兩次提名人選,皇帝都沒有批。

再請示的時候,皇帝說:

讓韓翃來做吧!

唐代詩人寫了一首詩,皇帝讀了,愛得不得了,馬上升官

當時有一個和韓翃同名同姓的人,擔任江淮刺史。宰相請示說:有兩個韓翃,不知是哪一個?

唐德宗說:

寫“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那個韓翃。

此時的韓翃,並不知道,因為這首《寒食》詩,他的人生重燃希望。

韓翃少年便有才華,35歲考中進士,侯希逸鎮守青淄時,韓翃在他手下當從事。後來被罷官,閒居十年。

後來李勉在宣武時,被啟用為幕僚,當時韓翃已經到了暮年。據說,和他一起任職的都是些年輕人,對他不瞭解,看不起他寫的詩。韓翃很不得意,多稱病在家。

唐代詩人寫了一首詩,皇帝讀了,愛得不得了,馬上升官

試想,此時的韓翃,已是暮年,人生可能就這樣,擔任一個不痛不癢的官職,就走到盡頭了。

可沒想到一首《寒食》詩讓他受到唐德宗的賞識,韓翃以駕部郎中升任為知制誥,後來,在中書舍人的職位上終老了。

當時,不僅是唐德宗,這首《寒食》詩還倍受當時士人的喜愛,傳唱不絕。

從皇帝到士人,都喜愛這首詩,

到底這首《寒食》詩有什麼魅力,讓這麼多人為它點贊叫好呢?

唐代詩人寫了一首詩,皇帝讀了,愛得不得了,馬上升官

我們再來細讀這首詩: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點蠟燭的輕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

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

唐代詩人寫了一首詩,皇帝讀了,愛得不得了,馬上升官

寒食節時,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

“輕煙散入五侯家”正是這種寒食皇家制度的寫照。

有人說,此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

我想,這可能就是唐德宗和士人鍾愛此詩的原因之一吧。

唐代詩人寫了一首詩,皇帝讀了,愛得不得了,馬上升官

用藝術成就上來看,這首詩到底好在哪裡呢?

該詩的藝術成就,主要有兩點:

一是思緒綿密,結構嚴謹。詩作僅四句,但多有轉折。

從內容看,由寫景物轉入詠禮俗;從空間看,由皇城轉入御苑,又由皇宮轉入權貴門第;從時間看,由白天轉入日暮;從感情看,由平和轉為莊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多重轉折,使得本詩尺幅興風、盆水生波,在簡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尋味。

二是

用字精妙,準確傳神。如“飛”字、“斜”字、“傳”字、“散”字,不僅本身不可移換,而且相互照應。

徐增《而庵說唐詩》對此有細微的評述:“不飛花,飛字窺作者之意。初欲用開字,開字不妙,故用飛字。開字呆,飛字靈,與下句風字有情。東字與春字有情,柳字與花字有情,御字與宮字有情,斜字與飛字有情,蠟燭字與日暮字有情,煙字與風字有情,青(輕)字與柳字有情,五侯字與漢字有情,散字與傳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裝疊得妙。其用心細密,如一匹蜀錦,無一絲跳梭,真正能手。”

唐代詩人寫了一首詩,皇帝讀了,愛得不得了,馬上升官

這些專業的評論我們可能看不大懂,但是,小七覺得這首《寒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清新自然。

李白曾稱讚友人的文章: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好的文章不須太雕琢,質樸清新就好。

這首《寒食》詩用語淺易卻含意深刻,沒有大曆詩人普遍的重雕琢而無內容的毛病,而這也是此詩備受後世讚譽的原因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