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心計”的人,往往深諳這三個處世之道,值得一學

“心計”在我們現在社會中是一個偏貶義的詞語,一般說人有心計,其實是在說這個人心不好,會算計別人。

但是這個詞語最初應該作智慧之解,人生在世,以善良為本,以智慧為盾,既能夠善待他人,也能抵禦惡意。

富有“心計”的人,往往深諳這三個處世之道,值得一學

年輕的時候,我在社會上闖蕩,因為不諳世事,總要爭第一。拿身體去拼業績,用口舌去辯駁自己的過失。

這些行為給我帶來了一些小利益,但也為我增加了許多敵人。那份工作很快也就因為受人排擠而幹不下去了。

從那以後我開始總結自己的過失,看了一些處世的經典作品後,終於知道,真正有“心計”的人,往往深諳這三個處世之道,是值得每個人掌握的。

01

以和為貴‍

富有“心計”的人,往往深諳這三個處世之道,值得一學

《老子》中有云:“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是老子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言僅五千字的《老子》一書中出現了八次之多。

與老子的“守柔”、“虛靜”等觀念一樣,“不爭”也是老子“自然”、“無為”等觀念之展開。指的是不爭強鬥勝、不妄為,循順事物之自然本性以“為”,清虛自守、卑弱自持。

年輕的時候,我不懂這個道理。認為人的所有幸福都是由自己爭來的,所以在處事之時激進莽撞,處處冒犯別人,不知收斂,最後被所有人排斥。

富有“心計”的人,往往深諳這三個處世之道,值得一學

我不知道,與人不爭反而是更高明的“爭”。

為什麼不爭呢,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在和人打交道的時候,太注重自己的利益和好勝心,就會冒犯別人的自尊,從而樹敵。

這種時候,最好的方法是退一步,講求和氣生財,先滿足對方的自尊和勝負心,對方自然也會尊重你的想法。

比如“六尺巷”的故事:

富有“心計”的人,往往深諳這三個處世之道,值得一學

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與吳姓人家相鄰。當時吳姓人家蓋房,想要佔用張家的三尺空地。張家當然不肯了,立即蓋牆佔地,於是就發生了糾紛,還因此鬧到了官府。

因為兩家都是背景深厚的大家族,縣官不敢輕易判決,就說讓大學士做主。

大學士張英看到家人的書信,然後寫了那首名詩:

一張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富有“心計”的人,往往深諳這三個處世之道,值得一學

張家因此拆了牆讓出三尺的空地,吳家人非常感動,也讓出三尺,然後形成了著名的“六尺巷”,留下一段佳話。

張英大學士的“不爭”得到對方的尊重,還促成了美名傳,這就比爭個頭破血流、兩敗俱傷要更有智慧。

看似與人無爭,實則只是不與人爭小利,而是與世大爭,大爭之人似無爭。我們的生活也是一樣,該謙讓的謙讓,該放下的放下,不逞一時之能,與人相處以和為貴,做個大爭之人。

02

以弱勝強

富有“心計”的人,往往深諳這三個處世之道,值得一學

《老子》中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意思是說,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柔軟,可屈可伸,人死了身體才變得僵硬,草木生的時候也是柔軟脆弱的,死後就變乾枯了。所以,堅強是屬於死亡的屬性,柔軟是生命的特徵。

這句話其實不難理解,俗話說“水滿則溢,月盈則虧”。一個事物發展到極點就會迎來衰落,物極必反。

富有“心計”的人,往往深諳這三個處世之道,值得一學

為人處事也是一樣,人越剛強執拗,事情越難辦好。因為別人難以忍受這種剛強,感覺受到冒犯,也許這種剛強堅硬的態度能夠得到一時的成就,但是無法長久的保有成就。

所以《老子》認同用柔弱的辦法來處事。“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就是說強大的做法會導致事物向下發展,柔弱的做法事物才能向上發展。

一個人如果處事強勢霸道,就會觸犯別人,即使自己的初衷是好的,那事情也很有可能辦不成。

富有“心計”的人,往往深諳這三個處世之道,值得一學

而一個人如果處事柔和,根據別人的需求隨機應變,示之以弱,反而事情會處理得更順利。這就是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的智慧。

為人處世最好能夠做到外柔內剛,柔是處事方法,剛則代表原則底線。因此,柔弱不是軟弱,不是一味的遷就和退讓,而是在原則範圍之內的讓步。

以一種柔的方法讓別人如沐春風,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理解了外柔內剛,不僅能處世持身,也能安邦定國。

03

裝傻充愣

富有“心計”的人,往往深諳這三個處世之道,值得一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上面這句話的含義是,真正的剛直就好像卑屈,真正的機巧就好像拙笨,真正的雄辯就好像遲鈍。

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為人處事之時就需要有些心計,但是人都是更喜歡單純直率的。

因此為了讓自己既能受人喜愛,又實現抱負,那麼就需要將自己的心計隱去,學會裝傻充愣,以拙笨直率示人。

富有“心計”的人,往往深諳這三個處世之道,值得一學

元朝末年,各路起義軍討伐元朝統治者,迅速擴張屬於自己的勢力,當時佔據浙江、四川、湖廣的張士誠、陳友諒、明玉珍等起義軍首領紛紛稱王稱帝。

只有朱元璋繼續默默發展自己的勢力,貫徹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最後憑藉這個戰略打敗元朝和其他所有競爭者,建立明朝。

朱元璋“裝傻充愣”的功夫實在了得,別的勢力都不把他當作敵人,連元朝也認為朱元璋不值得攻打。

富有“心計”的人,往往深諳這三個處世之道,值得一學

因此當別人在相互攻伐,損耗軍力的時候,朱元璋迅速強大起來。別人看到了他的威脅,但再也無法阻止他勝利的步伐。這種行為,有個詞語可以形容,叫韜光養晦。

以上三點,對我們的生活有著積極的借鑑意義。與人相處時自然以和為貴;處理事務時自然以柔克剛,剛柔並用;力量薄弱卻心懷大志時,自然要裝傻充愣,韜光養晦,以待時機。

善用這三點,自然可以活出一個圓融、通透的人生。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永珍,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