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兒童居家干預,要避免進入這些誤區

自閉症兒童每週接受干預的時間至少應該達到25小時,平均到每天至少3。5小時。

因此,對於一個有自閉症障礙的孩子來說,除了在專業康復中心接受訓練,家庭的干預必不可少。

自閉症兒童居家干預,要避免進入這些誤區

可是關於居家干預目標制定有三個問題容易進入誤區:

1、居家干預目標是否有實際意義

判斷目標是否合適的第一個原則:是否對孩子的實際生活有幫助?

有一位家長每天定時定量地教孩子生詞卡。媽媽非常驕傲地告訴康復師:“他們家孩子已經能夠認識將近200張生詞卡了,下一個階段的目標是讓孩子再認識將200張生詞卡。”

透過互動,康復師發現孩子很少能夠將生詞卡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那這個媽媽把“再認識200張生詞卡”作為下一階段的目標就成了沒有實際意義的目標。

而有實際意義的目標應該是:讓孩子把已經學會的這200個生詞適當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2、居家干預目標有無必要性

曾有家長一個家長諮詢康復師:他們家孩子每天晚上跟他坐在沙發上一塊玩的時候,喜歡敲自己的胳膊、腿,無法安靜。這位家長就想把“孩子不亂動”作為干預目標。

我們來思考一下,這位家長定這個干預目標的有無必要性?

如果孩子動胳膊、動腿時,並沒有影響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孩子還是可以和家長一起好好玩,享受家庭的時光,那麼這個目標是沒有必要的。

但如果孩子不止動胳膊、動腿,而是用頭撞地,或者是喜歡啃指甲,把指甲都啃出血來了,那我們就要把其當成目標進行干預了。

3、居家干預目標是否能夠實現

一般來說,我們定的目標是要在半年~一年內能夠完成。

院區曾經一個病例,有一個焦慮的譜系孩子,總喜歡什麼事情都問父母,甚至明知故問。

“咱們什麼時候上學放學啊?”“咱們什麼時候去遊樂場啊?”“咱們什麼時候去電影院啊?”

這些問題孩子每個一天能問80遍(誇張寫法),家長很想要改變他的這個行為,如果家長在設立目標的時候想要一蹴而就讓孩子一句也不問,其實也是不現實的。因為別說是譜系孩子,大多數普通孩子也不能夠做到這一點。

我們可以循序漸進,把目標設立為:一開始孩子每天問80遍調整到孩子每天問10遍;或者說孩子只在關鍵時候才問,至於其他小事情,比如什麼時間吃飯、刷牙洗臉、上學放學,家長都提前設定一個日程表,讓孩子從日程表中找到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