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罵就哭,一讚就笑”,父母該給孩子的“蛋殼心理”補鈣了

蛋殼心理的表現

朋友家有個兒子叫小胖,馬上快五歲了,小胖一直由媽媽帶著,很聽媽媽話,可讓媽媽一直擔心的就是這孩子“一罵就哭,一讚就笑”,所以她很少罵孩子。可小胖比較好動,經常把家裡弄亂,還把媽媽花盆裡的花都弄死了,把家裡魚缸裡的魚也扔得到處都是,這時媽媽就實在忍不住呵斥了幾句,這下可把小胖委屈地不行,哇哇大哭起來,哭了很久,直到媽媽過去抱他,這才不哭了。

既然孩子罵不得、說不得,那就多鼓勵、多表揚吧。這下可好,有次媽媽包餃子,小胖也要過來包,於是媽媽誇他捏得真好看,這孩子開心不已,將剩下的面全包了,把餡也弄得亂七八糟,好好的一頓飯就讓孩子糟蹋了。

所謂的“蛋殼心理”指的是:很多孩子只能聽讚美之詞,聽不得半點反對意見;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內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對失敗,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會有極端的舉動,甚至輕生……心理很脆弱。

小胖明顯就是“一罵就哭,一讚就笑”的“蛋殼心理”,可孩子總是會犯錯的,難道就為了不讓孩子哭就不罵嗎?朋友想知道孩子的“蛋殼心理”究怎樣形成的?父母該如何應對孩子的“蛋殼心理”呢?

孩子的“蛋殼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一罵就哭,一讚就笑”,就覺得這孩子內心太脆弱了,聽不得別人說他不好,只能聽人誇他,這樣他又怎麼能知道自己的問題,怎麼去成長進步呢?可孩子“蛋殼心理”的形成很多時候是有父母引起的,如不當的家庭教育、父母給予孩子過高的期望、忽視孩子遭受的挫折和困難、對孩子缺乏關愛等,這些都會導致孩子“一罵就哭,一讚就笑”。

孩子內心之所以脆弱,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處理問題的能力、正確的自我評價、渴望關愛等,父母要想解決孩子“蛋殼心理”的問題,就必須正視孩子的內心情感需求,並幫助孩子逐漸修復和掌握更多控制情緒的能力。

給孩子“蛋殼心理”補鈣的三個方法

1。正確的愛是改善孩子“蛋殼心理”的首要條件

孩子之所以出現“蛋殼心理”,從情感需求方面來說,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需求滿足的太多;二是需求滿足的太少。

有些父母非常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事事以我為中心,父母稍有不慎就會傷害到孩子的玻璃心。有些孩子是因得到的關愛太少,他們渴望聽到父母的讚揚,因為他們想要透過這種方式得到父母的關愛,一旦被父母批評,他們就會傷心。

要想解決孩子因情感需求得到太多或太少而導致的“蛋殼心理”問題,父母就必須端正自己的態度:

一是要有原則,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二是多交流,讓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做法;

三是要多關懷,給予孩子安全感。

2。誇獎和責罵孩子都要講究方式方法

當孩子的“蛋殼心理”已經形成了,怎麼辦?一味責罵,擔心孩子情緒長期受到壓抑,會導致孩子個出現問題;一味誇獎,又使孩子盲目自信,出現問題再後悔也來不及。

其實,父母責罵和誇獎孩子都沒有問題,但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運用。父母在責罵孩子時,應儘量保持冷靜,及時告知孩子具體錯在哪裡,並及時鼓勵孩子下一次努力一些就好了;在誇獎孩子時也要多注意過程而非結果,注重努力而非聰明,這樣能讓孩子明白勤勞、奮鬥的意義。

3。對對錯要實事求是,對孩子要量力而行

很多父母為了不去觸碰孩子的玻璃心,就會盡量讓自己忍著,甚至動不動就誇兩句,這其實是不對的,父母應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即使他會哭,你也得說。

對於一些原則問題,父母一定要實事求是,該說就說,該誇就誇;對於孩子的學習、能力問題,父母儘量採取鼓勵措施,並儘量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告訴他盡力就好;對於常生活中的問題,父母最好以身作則,告訴孩子怎樣做會更好。

孩子心理“缺鈣”不要緊,只要父母及早給他“補鈣”,一切還來得及,一旦等到孩子進入了青叛逆期,再想“補”就很難了。

話題:你的孩子有蛋殼心理嗎?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