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長安客》:我們需要一本這樣的、更好的書,讓我們看見、記得

透過長長的時間,遙遠的空間,我看見了他們曾經意氣風發的年少模樣,也看見了他們在貶謫路上的風霜雨雪。正是在這上下求索,顛沛流離的路途中,他們寫下那些閃閃發光的句子,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由盛轉衰,令人扼腕的時代。2020年度榜單讀物,《長安客》赫然在列。

我對《長安客》這本書抱有很高的期望,因為那些閃耀千年並會一直璀璨的名字——王維、李白、杜甫、李商隱等。長安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個符號,她代表著大唐盛世,文藝鼎盛,是“ 長安回望繡成堆 ”、是“我花開後百花殺”、是“鮮衣怒馬少年時”。如今長安依舊在那,天衢長驅,城門永固。大多數人已經湮滅在時間的長河,很多名字將也永綴夜空。

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他們今天是詩國閃耀的群星,可在長安城裡,他們也曾是憂傷的年輕人,是被幹謁科考、政治鬥爭、甚至生存危機耗盡青春熱血的長安客,甚至玄宗,也只能被命運推著走。

有人說作者居高臨下,以一種近乎悲憫的視角講述偉人們的故事。但無法否認國家不幸詩家幸,他們是安史之亂中、是唐由盛轉衰中被裹挾甚至隕落的仕宦,但他們也是在苦難中升起的詩星。不是悲憫更多的是感動與敬重,於貧瘠困頓中開出生命之花,絢爛且永恆。

當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的美少年王維被枯燥公務耗盡熱情,卻仍要託山中採藥人給好友裴迪捎去文章,分享惘川美景;當漁陽戰鼓響起,在長安蹉跎了十年的倒黴詩人杜甫從此四海無可歸之地,卻依舊忠實地用詩記錄著史;當李白因家族原因永不得走科舉之路,卻用特立獨行的浪漫風靡長安,也難免在安史之亂中隨盛世緩緩下墜。

當年輕有為的柳宗元也難逃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宿命,在屈原曾經遊蕩過的湖湘風雨裡,補上一個詩人從苦難裡淬鍊出浪漫的必修課;當自信驕傲的劉禹錫在貶謫之地研究醫藥養生,幾番等待下一次翻身。果然是與非、對與錯,全在時機,“前度劉郎今又來”;當白居易終於拍乾淨那些踩在身上的腳印站起來,與摯友元稹卻已陰陽兩隔。正是在這上下求索,顛沛流離的路途中,他們寫下那些閃閃發光的句子,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由盛轉衰,令人扼腕的時代。

我們需要這樣的一本書,正如作者在後記裡說的,不必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戲謔搞笑,也不為了迎合而說書式的輕率表達。是莊重而貼近的,講述這些詩人的平生,他們的苦與樂,他們的執著與不得志。

遺憾的是,文筆確實有不少失誤,繁冗的定語修飾,奇怪的倒裝,不合時宜的主語省略……都讓這本書在文字的美感上大打折扣,甚至略顯尷尬矯情。我們需要一本這樣的、更好的書,讓我們看見、記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