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吃喝拉撒睡當小事兒,注重有儀式感的細節,對孩子成長影響大

一段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們互相鞠躬的影片在網上走紅了。影片中,幾位老師在幼兒園門口熱烈的歡迎來到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也向老師們鞠躬問好,樣子十分可愛又討喜。

網友們紛紛表示,孩子們真可愛,這老師這麼多,互相鞠躬,什麼時候能走呀?

還有一個小學開學的儀式感的影片,老師給去學校的孩子們每人送了一個紅包。雖然裡面只是一個小賀卡,但對去上學的孩子們來說,也會很開心的吧。

這種幼兒園的歡迎儀式和紅包的形式,對於萌娃們來說就是一種儀式感吧。雖說不是什麼太大的事情,可是這種儀式感的意義不僅體現了幼兒園對孩子們的重視,也讓來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學會了禮貌,做好了上課的心理準備。

所以,儀式感對萌娃的成長的意義也是很重要的。

但也有人表示,儀式感重要嗎?對小孩子能有什麼用,就是浪費時間,還不如花時間學習或者玩呢。有的儀式感無非就是一些表面功夫,根本沒用。

那麼,到底培養孩子的儀式感有意義嗎?

我認為是重要且必要的,意義很重大。

這種儀式感就體現日常生活中,家長在領著孩子去親戚家、朋友家串門時,透過教小萌娃關於問好、稱呼方面的禮儀和禮貌用語,既可以給孩子營造儀式感,也能讓孩子更加懂得待人接物的禮貌。

而這很重要,因為不懂禮貌的孩子不太招人喜歡。

之前,鄰居家四五歲的小男孩,因為一直被爸爸媽媽忙於工作,孩子放在農村的爺爺奶奶家長大。性子很撒潑,學一些不文明的話,和長輩們說話的時候總是用一些不符合他年齡的粗俗的詞語。為此,小男孩的媽媽也十分頭疼。

和孩子強調過小朋友說這些詞都是不好的,會沒有小朋友跟他玩,但孩子根本記不住,說話總是說一些罵人的東西。

和其他親戚朋友的孩子在一起時,這位媽媽就覺得很丟臉。

後來,辭掉工作專心在家帶孩子。現在孩子的不禮貌問題才稍微有所改變。

每當家長教小萌娃各種禮儀、禮貌用語、營造及參與各種正式場合時,萌娃們的情緒也都是處於一個興奮或者認真的狀態中。

儀式感會讓孩子的行動和思想產生一個積極的變化,會讓孩子變得格外認真的去對待很多事情。

就算有些孩子對很多東西都是不上心,很拉挎的時候,在面對需要儀式感的場合時,孩子就會變得一本正經。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有一種反差萌在裡邊。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平時一個特別淘氣的孩子在一本正經地向老師鞠躬,向長輩問好,這種場面是不是非常可愛而且討喜呢?

這種禮貌問候和儀式,就是在培養孩子的良好素養。所以,需要家長們對此投入一些精力去將它維持好。

那麼家長怎樣透過儀式感給孩子的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呢?

實際上,方法有很多,在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等方面都是可以有儀式感的。

首先,培養孩子吃東西時的禮貌。

在餐桌上,動筷子吃飯前,家長教孩子只能等人都到齊後,大家才能一起吃飯,不可以在長輩還沒坐好的時候就自己一個人吃。

還有在餐桌上吃飯時,不能用筷子不停地攪拌盤子裡的菜,不喜歡就不吃,不要去翻。

吃飯的時候儘量少少說話,要安安靜靜的,不僅能讓孩子多注意一些容易卡嗓子的菜,也能有一個文明的用餐環境。

如果家長有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吃東西容易吧唧嘴,也要及時去糾正。

在我上大學時,宿舍裡就有一位舍友吃東西總是發出吧唧嘴的聲音,聽著非常不舒服。

一起去食堂吃飯時,我們這一桌的聲音就非常大,總是引起旁邊人的關注。雖然她吃得很香,但我們旁邊的人聽著很不舒服。和她說過好幾次這個問題,但她已經形成了習慣,很難改正了。

其次,培養孩子用文明用語去表達自己去廁所的請求。

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或者人多的場合下,孩子想去廁所時,如果很大聲地說自己要去小便、拉粑粑什麼的,不僅破壞氣氛,還會讓大人有些尷尬吧。

所以家長要叮囑孩子在外面人多的時候,委婉地表示自己要去衛生間,瞬間會給人一種好感。不會讓人覺得孩子沒素養,對孩子的父母也瞬間敬佩了。

而且家長要教會孩子文明上廁所的習慣,不隨地大小便。不能說他是個孩子,就可以當著大庭廣眾的面就開始大小便,不衛生又不文明。

這種情況真的見過很多次了,真的很影響別人的心情。尤其是孩子越小,這種情況越常見。你去說吧,父母可能還不樂意,不說吧,屬實覺得不文明。

最後,就是在孩子睡覺時,家長給孩子朗讀小故事或者做一個睡前小遊戲。

睡前故事的儀式感相信很多家長都在做,為了哄睡孩子更加輕鬆。

父母每天在孩子睡覺前講故事或者做一個動手小遊戲,就會慢慢培養孩子形成關於睡前的儀式。當故事講完了或者小遊戲完成後,孩子就會自己去乖乖睡覺了。

家長培養孩子的儀式感,不僅可以讓孩子有一個積極的心理;還能培養孩子正確的禮貌,為孩子做一個有素養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個有素養的孩子真的特別招人喜歡。

你還見過哪些有儀式感的情況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