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在車上被陌生人強行坐下,媽媽的舉動讓人意外地反思!

【教育】孩子在車上被陌生人強行坐下,媽媽的舉動讓人意外地反思!

為什麼要做這種事呢!不可以這樣!不要再弄了!這些話或許大家經常聽到,但這樣的訓斥方式對孩子而言其實沒什麼意義,反而只會造成問題行為不斷地重複。

怎樣訓斥孩子才恰當?最好先說明原因。

原因會對前額葉皮質產生作用,使行為發生變化。

在我前方的座位坐著一位年輕母親,她帶著大約四

六歲的兒子及其弟弟。兩個孩子突然穿著鞋子就站在電車座位上,開始眺望窗外的風景,那瞬間母親的臉色一變並說:你們在做什麼!不可以這樣!坐好!強制要孩子坐下。之後孩子雖然有坐下,但過沒有多久又穿著鞋子站在座位上,然後母親就一直重複地暴怒。那大約是十五分鐘內發生的事,但我對於無論母親多麼生氣,孩子還是重複同樣行為的印象太深刻,至今仍不斷回想起這件事。

為什麼要做這種事呢!不可以這樣!不要再弄了!這些話或許大家經常聽到,

但這樣的訓斥方式對孩子而言其實沒什麼意義,反而只會造成問題行為不斷地重複。

比起一味喝斥,最好先說明原因這是我研究很會教育孩子的人們後所理解的事─那些育兒高手絕對不會對孩子說:不可以這樣!比起責備,反而比較多是

對孩子說明不可以這麼做的原因,像是因為很危險,所以不可以這樣!會給他人造成困擾,不能這麼做!

或許您會覺得怎麼可能這麼簡單。

當告知孩子原因之後,問題行為便明顯減少了

關於傳達原因的效果,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曾以學生為研究物件,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這個實驗是走到在影印機前排隊的學生們面前,詢問他們:我只要印五張,可以讓我先印嗎?結果顯示,大約有四○%的人拒絕這個請求。

或許您會覺得:我排隊排這麼久,突然這樣跟我說,拒絕是理所當然的呀!但是當改成:我真的很急,可以先讓我影印嗎?說明原因之後,竟然有大約九四%的人會讓出順位。

說明原因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而原因會對大腦的深層部分(掌管理性的前額葉皮質)產生作用,繼而具有使行為產生變化的效果(以專業術語來說就是自動化行為。

我也實際訪問過幼兒園的家長們,發現到具有不說明原因傾向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大多也聽不進父母的話。孩子從出生一直到二十多歲左右,前額葉皮質都持續在發展著,

我覺得藉由說明原因,也能有使孩子的大腦變得發達的效果。

我有個六歲大的外甥,坐車時總是一直在看影片,我就跟他說:在黑暗中長時間看影片不太好,因為視力會變差,以後就不能當飛行員囉。從那次之後,每當他想看電視時都會來問我:我只看一下下,可以嗎?說明原因雖然很簡單,但是卻有令人驚訝的意外效果,請大家務必要試試看。

有些對於育兒很有心得的父母會這麼做

在警告孩子的不當行為之後,會說

不過

這個詞。

大部分的父母會說不可以!就結束了,而有些比較會教孩子的父母則會說:現在這樣玩會給他人造成麻煩,所以不可以,不過可以回家後再玩。

當有人對我們說不過時,通常會覺得後面接的語句應該是否定句,

但是我們的大腦有個特質,對於肯定句的接受度較高,因此當不過後面接的是肯定句時,會很容易就接受那個訊息。

當說了比較負面的語句時,就算是說謊也罷,請試著用上不過這個詞(舉例來說,為什麼做這種事呢? 不可以這樣! 不過,媽媽很愛總是為我著想的小寶貝喔

這類的話)。如此一來,孩子的反應變化或許會超出您的預期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