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歲寶寶的“動手敏感期”,只要多動手就可以?沒那麼簡單

“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0-2歲的寶寶,存在很多敏感期,因為此時的他們,是嬰幼兒,是發育最快速的階段。

只是,因為寶寶實在是太小了,而這時候的新手父母,在育兒這一塊,也沒什麼經驗,所以,往往會錯失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敏感期。又或者,過度簡單地理解了一些實際上非常複雜的敏感期。比如,動手敏感期。

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講解“動手敏感期”。

第一部分:動手敏感期對孩子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寶寶小手存在的“靈性”和“智慧”。

第三部分:如何為“動手敏感期”提供適宜的條件。

01 “動手敏感期”有多重要?看他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關聯就知道

有一句話叫做:牽一髮而動全身。

對於孩子的發育而言,也是如此。手部的動作敏感期,不只是涉及到手部,還關聯著身體的其他很多部位。

1、手,和四肢的聯絡

低等動物在進行工作、發展的時候,都是用的四肢。

而我們人類,卻是將上肢與下肢分開工作,用來滿足我們的目的和需求。

在孩子學習行走、使用四肢的時候,很少有人會想到“手”的重要性。但其實,手,貫穿著全身的發育。

比如,寶寶自己坐起來,需要用手抓東西、撐住;

比如,寶寶想要移動東西,除了需要四肢配合,也需要手部發配合。

在寶寶四肢發育的同時,手的發育,是不能落下的。

2、手,和大腦、人格的聯絡

寶寶的心理活動,其實也和手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手是由大腦所控制的。

因此,可以這樣說:手的活動,也能反映著寶寶大腦的活動。有了手的幫助,寶寶大腦的智力發育,能夠達到更高的水平,性格上也會更加堅強。

但如果

寶寶一直沒有機會去“發揮”自己手的功效

,不能使用手,那麼寶寶的人格也會停留在一個非常低的層面上,

出現情緒低落、沒有激情、懶惰等情況

3、手,和腳的聯絡

寶寶手的技能,在和他們腿的技能相結合,能夠保持平衡之後,他們就不僅僅想要學著走路,還要學著拿東西、搬東西、走很長的路。

我們大人走路,是為了拿東西,但是孩子拿東西,卻是為了學習負重。只有孩子對自己的力量有了信心之後,才能對走路、拿東西等更有信心。

寶寶們就是在一個又一個動作的鍛鍊過程中,增強自己的自信,完成自己的發育目標。

02 寶寶小手存在的“靈性”和“智慧”,比家長想象的更精彩

寶寶的小手,是有靈性的。寶寶的小手,在有所舉動的時候,其實就是在付出自己對世界的嚮往與渴望的訊號。

只是,家長在很多時候,都破壞了孩子的這份嚮往與渴望。

比如,孩子正投入地握住了某個東西,但是在家長眼裡,這個東西是髒的、毫無意義的,於是,便

用“別動”、“安靜”、“不要碰”等類似的言語,去命令孩子。

孩子周圍所有的物品,似乎都只能被大人所擁有、所使用,孩子沒有這個資格。這直接導致孩子若是得到了某個自己想要的物品,就如餓極了的小狗得到了骨頭一般,趕緊躲起來偷偷享用,擔心被別人搶走。

其實,家長的破壞,就讓孩子無法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做想做的事情。

從一開始摸東西,到後來想要模仿家人掃地、洗衣、洗頭、穿衣服等等,其實都

是孩子們的渴望,而他們必需用自己的雙手,去完成這份渴望。

在運用小手的過程中,孩子不是機械地去完成一件事情、一個動作,而是

運用自己已經擁有的認知去行動,這是一個過程,一個讓孩子更加靈動,充滿靈性與智慧的過程。

03 如何為“動手敏感期”提供適宜的條件?不是讓孩子多動手那麼簡單

為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可能有些家長會刻意找些“事兒”讓寶寶去做,完成動手這麼個過程。但其實,有時候並不是多動手就可以。

1、家長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動手”

有一個一歲半的小朋友,看到疊得整整齊齊的毛巾,便開始動了心思。

然後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條毛巾,發現毛巾要散開,立即用另一隻手去壓住,然後挪到旁邊的櫥櫃上。就這樣,十多條毛巾就被這麼“挪”過去了。

雖然毛巾堆疊得不如原先整齊,有些錯亂、傾斜,但是,小朋友已經完成得相當棒了。

這個過程,孩子鍛鍊了動手能力,還鍛鍊了觀察能力。放在很多家庭中,可能家長就會覺得孩子是在“搞破壞”,從而阻止。這樣,阻止的就是孩子的動手敏感期了。

因此,

對很多家庭來說,比起讓孩子動手,不去阻止孩子動手,才更難。

希望你們家的孩子,沒有被你在背後吼過“不許動”,又或者因為碰了你不允許碰的東西,而捱過打。

2、為孩子準備能讓其沉迷的“動手遊戲”

在有些時候,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遊戲,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而這些遊戲,最好既具有趣味性,動手難度對孩子而言又稍微有點高。

推薦兩個比較不錯的遊戲,一個是擰瓶蓋,一個是開關盒子。

擰瓶蓋

,可以選擇比較松的蓋子,讓孩子去擰。如果能找到一個能夠折射七彩陽光的瓶子,那就更好了。

開關盒子

,可以選擇一些紙箱子、塑膠盒子等,讓孩子去“開啟”、“關上”這份神秘。

類似的遊戲還有很多,在玩耍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記住,不要太功利。這些玩具,本就用來給寶寶探索,過程比結果,要重要。

彩蛋爸爸寄語

記得小時候彩蛋提著一個油桶,想要送到廚房,但是我們看著油桶太重,便伸手去幫他拿到了廚房。然後換來的,是彩蛋的大哭大鬧。

犯類似錯誤的家長,有很多。其實,

家長們只需要明白一點:寶寶們本能的是喜歡“工作”的,他們在用自己小手活動的時候,需要相應的物品來呼應配合。家長只有允許孩子動、配合孩子動、幫助孩子動,才能培養孩子準確行動的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