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聽說全職寶媽帶娃抑鬱的,都沒聽過婆婆帶孩子有抑鬱的?

不是因為婆婆們是鋼筋鐵骨,而是全職媽媽要面臨的壓力比婆婆們大得多!第一,帶孩子的標準不同。婆婆帶孩子,只要喝飽喝足,沒凍到餓到,沒有大的傷害,就很少有人會指責婆婆沒把孩子帶好。全職媽媽帶孩子,不僅要負責吃喝拉撒睡,還要考慮性格培養,好習慣養成,早教啟蒙……雖然不是所有的全職媽媽一定都做到了,但這不影響別人拿這個標準要求你,達不到這個標準的,少不了被指責,而且是所有人都可以指責你。

第二,兩個人的責任範圍不同。

婆婆帶孩子是“幫忙”,帶的好了是功勞,帶的不好了,受指責的還是寶媽。因為在大家預設的觀念裡,帶孩子是寶媽的職責,是寶媽“不盡責”,把孩子推給婆婆帶,導致孩子被“帶壞了”。媽媽帶孩子,是“本職義務”,帶的好了,沒人說什麼,帶的不好了,人人都可以指責。

第三,工作量不同。

婆婆帶孩子,屬於“兼職”,大部分情況是寶媽下班了,婆婆就可以“交班”了。全職媽媽帶孩子,大部分是24小時待命,沒人幫忙搭把手,寶媽還得抽空包攬大部分家務。第四,對孩子的期望不同。婆婆帶孩子,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即可,孩子的將來如何,基本上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寶媽犧牲了自己的事業,全職帶孩子,就希望培養出一個樣樣都優秀的孩子(期望未必能實現,但一定有)。孩子稍微有哪裡沒達到預期,寶媽就會焦慮,自責。

第五,經濟壓力不同。

全職媽媽帶孩子,不掙錢,找寶爸要點生活費(大部分錢還花不到寶媽身上),還得看寶爸的臉色。寶爸,公婆,七大姑八大姨,甚至陌生人,都可以指責寶媽是“靠人養的”,婆婆帶孩子,是不會有這方面的壓力的。第六,對未來的影響不同。全職媽媽大部分是辭掉工作帶孩子,直接導致了職業生涯中斷,後期能不能重返職場是個未知數。能夠重返職場的,也要付出比連續上班的人多很多的努力。要是一時半刻不能重返職場,就會被一堆的人指責“孩子大了,還不去上班,就是懶”。

婆婆基本上是退休後幫忙帶孩子,或者本來就是家庭主婦。所以,她們不需要考慮職業規劃的問題。等到孩子大了,婆婆可以“功成身退”,沒有人會問她們“孩子大了,你怎麼還不去上班”?

所以,同樣是帶孩子,婆婆和全職媽媽面臨的壓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兩代人出生成長的環境不同,奶奶帶娃不哭不鬧,覺得娃娃聽話、乖就好,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其他能力不作太大要求,媽媽對娃天然有無數種超越自己的設想(此處省略一萬字,當過媽的都瞭解……),只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才能在不斷的打擊中慢慢接受娃和自己都是凡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