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冷了、困了、餓了該怎麼判斷?原因不同哭聲不同,寶媽快讀懂

初為人母,新手媽媽就會感受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比如剛剛降生的小寶寶,在家長的印象中明明應該是“小天使”一般的存在,但他們卻常常會化身“小惡魔”,動不動就來一場哭戲。而父母聽著寶寶們或長或短、或急或緩的哭聲,也會因為缺乏經驗而顯得手足無措。

但你知道嗎?寶寶的哭聲也是一種語言,不同的哭聲則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寶爸寶媽們可要用心琢磨,畢竟在孩子半歲以前,家長都需要與哭聲打交道。

在寶寶半歲以前,家長判斷其需求主要還是得靠哭與肢體動作

雖說寶寶在半歲以前,所有的需求看似都是透過哭來表達的,但實際上寶寶的

哭已經是情緒的爆發階段

,在哭之前往往會有一些肢體動作,這些結合在一起,就能夠幫助家長判斷其內心的需求。

所以說,家長如果能及時地透過哭之前的肢體動作,就判斷出寶寶想要什麼,那麼哭這個行為是有可能被避免的。

而就算到了寶寶的哭泣階段,這裡面也有很多的規律可循,

畢竟原因不同哭聲也不同

,父母只要細心分辨,就能發現不同的哭聲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寶媽們要快點讀懂哦。

小寶寶冷了、困了、餓了該怎麼判斷?孩子的“嬰言嬰語”,家長們要讀得懂

當寶寶覺得室內環境不合適:哭聲不大,但持續不斷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始終處在恆溫的環境中,所以在出生後對外界溫度的感知也是很敏感的。

如果室內的溫度讓寶寶感覺到不太舒適,無論是太熱或者太冷

,都會令寶寶感覺到持續的煩躁感

,但又說不上有多劇烈。

這個時候

寶寶的哭聲往往伴隨著哼哼唧唧的感覺

,哭聲雖然不大但持續的時間會略長。

遇到這種情況寶媽可以

摸一摸寶寶的後頸,

就可以迅速判斷他是否處在舒服的溫度狀態啦。

當寶寶感到自己睏倦了:吃完奶後隨口嚎兩聲,並伴隨著揉眼睛等動作

新生兒的睡眠時間比成人要久不少,所以基本上小月齡的寶寶都是吃了睡,睡了吃的狀態,很容易感覺到疲倦。

當寶寶們感覺到睏意來襲時,

多在吃完奶之後哭兩聲,但這個時間並不長

,會給爸爸媽媽們他只是隨口嚎兩聲的錯覺。

而稍大月齡的孩子,可能還會伴隨揉眼睛、抓耳朵等小動作。但如果爸爸媽媽沒有及時get到他們的需求,恐怕就會惹來寶寶的大鬧了。

當寶寶想表達自己餓了:哭聲像個音量逐漸增大的小喇叭

餓了是剛出生寶寶的常態,也是寶寶們的拿手好戲,這時候他們的哭聲就會像個音量逐漸增大的小喇叭,

由低到高,不僅響亮而且特別有節奏。

其實這個過程就是寶寶在向媽媽表示,寶寶餓啦!快拿寶寶的口糧來!

當寶寶要說明自己不舒服:會一直哭鬧不休,安撫也不管用

之前的三種哭其實都是寶寶對需求的表達,只要寶寶的需求得到滿足,

他們的情緒就會得到很好地安撫。

但有一種情況就是家長已經排除困了、餓了、冷了、熱了等所有可能之後,孩子依然哭鬧不休,根本沒有停止的意思,

無論怎麼安撫就是不管用。

這時候寶爸寶媽們就要引起注意了,很可能這時候的寶寶在

表達自己身體不舒服了,

家長們要引起重視。

貼心寄語:

寶寶出生以後,大家是從新手家長逐漸向過來人慢慢轉變的,所以家長們面對孩子的哭聲不要手足無措,而是要細心分析,冷靜判斷,給予相應的安撫和需求,這樣才會讓寶寶越來越像個小天使哦。

今日話題:你能聽懂自己寶寶的“嬰言嬰語”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