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語言發育遲緩, 請注意和孩子的交流

以前的父母,更注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吃穿住行,而現在現在的父母比較關心孩子智力、語言方面的成長,有的家庭會盡量給予孩子最好的東西,保證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地長大。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一些家長髮現自家寶寶還不怎麼說話。

從兒童語言發展的角度來說,

0~3歲是兒童學習口語的關鍵期

大多數孩子在五、六個月大的時候語言能力已經開始初步發育,他們會用自己的稚嫩聲音表達情緒,比如開心時喜歡啊啊亂叫,生氣時嗚嗷亂喊來吸引父母的注意。不過,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已經開始儲備字音資訊,但他們還不會說話。

到了八九個月的時候,孩子已經具備相當程度的語言敏感度,他們開始在父母的引導下模糊地喊出“爸爸媽媽”。別急,這句“爸爸媽媽”要等到一歲左右才會變得清楚。

面對語言發育遲緩, 請注意和孩子的交流

點選載入圖片

進入兩歲後,孩子的口語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雖然此時他們的語言基礎還差一點,但是簡短一些的表達沒有任何問題。三歲之後,之前的各種語言積累會在這個階段爆發出來,所以很多父母在這個階段都會發現孩子特別能說,而且說得還不錯。

可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不怎麼說話,或者語言能力和年齡不匹配,那我們就要注意:語言發育遲緩可能出現了。

對大部分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來說,語言刺激、資訊採集度、語言邏輯這三方面是影響他們語言發展的主要原因。缺少這些,不光孩子的語言得不到好的發展,他們的理解能力、邏輯能力以及學習能力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些原因的出現,和哪些因素有關?

◆父母的“大包大攬”未必是好事

對小孩子來說,他們說話發音就只有一個目的:讓父母能夠聽懂並且幫助自己做某件事。所以不管是哭喊引起注意的行為還是口齒清晰的表達都是為了告訴父母他們要什麼,但誰也沒想到父母會“大包大攬”全部解決。

然而,父母過於主動的態度可能會讓孩子對語言失去興趣。我們都知道語言的學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孩子積累足夠的字音基礎,但父母的做法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不用說話就能享受到這些,那他們何必再多費唇舌呢?

面對語言發育遲緩, 請注意和孩子的交流

點選載入圖片

◆放棄交流,交給電子裝置有害無益

現在各種電子裝置方便快捷,不光手機電視能讓孩子學習到很多東西,就連一些不起眼的小物件也是如此。於是,有些父母動起來腦筋:既然電子裝置這麼方便,那我是不是也能利用她們教孩子說話呢?

想到就做,一開始有些家長還能陪著孩子一起看那些音影片,到後面直接把孩子扔給電視、電腦和手機徹底不管了。反正那些影片講得也挺好,他們又教不了孩子,還不如讓孩子自學。

最後的結果,大家也猜到了,孩子的語言徹底走入了歧途,九頭牛都拉不回來。時間到了兩三歲,語言發育遲緩大搖大擺地走了過來。

在2-3。5歲兒童中,語言發育遲緩的發生比率在13。5%-17。5%之間,7%-10%的學齡前兒童多多少少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如果不及時矯正,他們各方面能力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到了五歲半,孩子的智力甚至還可能出現永久性的損傷。

面對語言發育遲緩, 請注意和孩子的交流

點選載入圖片

既然如此,那語言發育遲緩是不是早就被很多人重視起來了?小編也想肯定回答,可惜並沒有。很多家長一方面並不清楚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另一方面也沒有將孩子的語言放在心上。於是,孩子的語言就這樣被耽誤了下來。

有研究表明,很多語遲兒童的家長之所以不重視語言發育遲緩,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並不是問題。於是,大部分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發現年齡與首次就診年齡存在至少7個月的時間差。由此可見很多家長並未認識到語言發育遲緩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後果及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語言發育遲緩的矯正,重點就在於一個“早”字。在發現這個問題後,不要拖延,拖得時間越久,只會造成更大更麻煩的問題。我們也不想自家孩子以後說話說不懂、聽不懂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