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打3歲前和6歲後的孩子,再生氣也別動手,對娃影響很大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夠聽話懂事,但小孩子天性貪玩,總是十分調皮。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在家總是搞破壞,東西打破了還笑嘻嘻地,出去玩又總是要這要那,不買還坐在地上撒潑。

當孩子調皮搗蛋,無論怎麼說都不肯乖乖聽話,說不聽,有些家長怒上心頭,只能狠狠打孩子一頓。其實家長也知道,打罵孩子是一種不好的行為,而且打完孩子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還會跟家長對著幹,真是令人頭痛不已。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其身心發育特點,所以家長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尤其是3歲以下的孩子和6歲以後的孩子,家長千萬不能盲目對孩子動手,否則只會讓親子關係出現裂痕,而且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千萬別打3歲前和6歲後的孩子,再生氣也別動手,對娃影響很大

*為什麼說3歲前和6歲後的孩子不能打?

1、0-3歲是孩子的安全依戀期

孩子的依戀期一般是從出生到三歲這段時間,幼兒會與照顧者(通常是爸爸媽媽)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絡,當他這種情感得到滿足,就對外界建立起信任。

三歲以前,寶寶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關愛,當親近的人離開身邊時,他會不安大哭;當父母陪伴他時,寶寶也會對著父母微笑,這些都是寶寶依戀父母的表現。孩子的依戀期只有這短短几年,如果父母暴力對待寶寶,寶寶會感覺不安與痛苦,自然和父母建立不了親密聯絡。

千萬別打3歲前和6歲後的孩子,再生氣也別動手,對娃影響很大

2、6歲以後孩子步入叛逆期

3歲以後寶寶逐漸有了自我意識,等孩子到6歲半左右,可能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這是他進入叛逆期的一個重要標誌。

有句話叫“七八歲的孩子夠都嫌”,孩子到了這個年紀,心理與身體活動能力增強,總是喜歡搞些“破壞”,越來越不好對付。如果家長一昧打罵孩子,孩子非但不會聽話,還可能會出現逆反心理,再聽不進父母的教育。

實際上,無論孩子處於哪個時期,“棍棒教育”對孩子的傷害都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在孩子3歲之前和6歲以後。

千萬別打3歲前和6歲後的孩子,再生氣也別動手,對娃影響很大

*父母的暴力教育,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1、容易缺乏安全感,影響人際交往

美國心理學家表示,在嬰兒期沒有建立安全依戀關係的孩子,一生中都將缺乏與他人建立深入而親密的人際關係的能力。孩子安全感的最大源頭就是父母,如果孩子小時候經常遭受來自父母對待言語或行為暴力,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從而缺乏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影響自身的人際關係。

千萬別打3歲前和6歲後的孩子,再生氣也別動手,對娃影響很大

2、容易出現暴力傾向

生活經驗告訴大家,在家暴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更容易有暴力傾向。如果父母總是打罵孩子,把暴力當作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孩子自然有樣學樣。在與人產生衝突時,這樣的孩子也會付諸暴力,從受害者變成施暴者,十分不利於身心健康。

美國兒童教育學家海姆吉諾特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千萬別打3歲前和6歲後的孩子,再生氣也別動手,對娃影響很大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家長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變得更好,而不是肆意發洩自己的情緒。教育應當是心平氣和的過程,當孩子犯錯時,家長第一反應不是打罵孩子,而是瞭解原因。

相當一部分家長脾氣暴躁,看見孩子調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頓,這樣是不對的。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孩子才會願意跟家長交流。

2、讓孩子學會反思

孩子反覆犯錯,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做出了,還沒有學會反思。當孩子犯錯了,家長只是當時讓他改正,沒有跟孩子說他錯在哪了,可能他下次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

千萬別打3歲前和6歲後的孩子,再生氣也別動手,對娃影響很大

要是想讓孩子糾正自身不良行為,要讓他學會反思,讓他知道錯在哪怎麼改,讓他意識到,不是“下次”,而是“以後”都不會犯原則性錯誤了,這樣就能減少孩子犯錯的次數。

3、用規則代替懲罰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李玫瑾教授曾說:“六歲立威,六歲以前父母的嘮叨都是黃金。”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立規矩,讓孩子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比如當孩子把碗打破了,家長可以嘗試讓他打掃衛生,拒絕打罵,換一種方式教育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