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被斥責後用頭拱地,這種行為正常嗎

有位媽媽發來圖片,說每次寶寶被呵斥後,就用頭拱地,這是啥心理?這是在認錯嗎?這也太可愛了吧!

寶寶被批評後,為啥會有很多不同的表現,讓我們說道說道。

1歲寶寶的心理

寶寶學會說話,並開始站立行走後,他們感受視角和活動範圍就已經有了很大不同,氣質和性格會越來越明顯。

0-2歲階段,很多幼兒都會有很多相同的特性,比如膽小、依戀、羞澀、好奇、執拗等等。

大多數寶寶被呵斥後,通常第一反應都是“嚎啕大哭”、“大發脾氣”、“生悶氣不說話”、“打滾撒潑”,也有的會“躲起來不敢直視父母”,比如這位家長描述的“寶寶被呵斥後,頭拱地”,這可能是一種害羞+恐懼的表現。

在父母眼裡,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都是“磨人精”、“破壞之王”,孩子的天性如此,你沒有辦法讓寶寶的發育成長憑空跨過這個階段。

寶寶不懂事兒,總犯錯誤是必然的,因為這是他們獲取經驗,認知事物的唯一辦法,畢竟語言和思維能力有限,說教的方式還不適合他們。

被誤解的成長經歷

其實父母教育寶寶的方式有很多,但“呵斥”確實是個比較low的辦法。這種粗暴的方式對幼兒的意識覺醒不利。

1、幼兒在1~3歲如果被剝奪感性經驗,缺乏正常的體驗行為,對於智力、性格、氣質等方面,無疑於強行打斷,很多認知不足的孩子,都是這種被嚴格約束的結果,有的孩子知道水龍頭那邊是熱水,那邊是冷水,而有的孩子吃飯喝水都不能自給自足,再好的說教都不如孩子犯一次錯來的真實。

2、呵斥寶寶為什麼說是一種教育“懶惰”?呵斥寶寶只會讓父母省心、省事兒,但是1歲的寶寶,還沒有形成世界觀,對規則和秩序的理解尚未形成,所以再大聲的“呵斥”也是無效的。

3、處在“心理安全期”的寶寶,對父母的依賴是超乎尋常的,有的寶寶甚至都不能讓父母離開自己的視線,面對“呵斥”,他們根本不理解對錯,也不懂為什麼,只會覺得的心理比較難以接受,所以委屈、害怕、害羞。這種情緒壓力如果不能及時排解,會讓傷害持續好久,將會嚴重的影響到幼兒日後心理的正常發展

教育方式要選對

1歲多寶寶其實心理承受能力極為有限,一嚇就哭,一鬨就好,所以如果忍不住“呵斥”了他們,那麼一定要及時的安撫他們,讓他知道你還是愛他的,他能感受到。才一歲,慢慢引導吧,他需要你的耐心與包容,接納他的喜怒哀樂。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如果孩子面對父母的“呵斥”,表現的情感豐富,說明孩子的發育很正常,說明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很好,能夠感受到父母的喜怒哀樂,能夠有共情,有同理心。從精神狀態到智力發育都沒問題,值得高興。

不是說不能斥責孩子,這也是正常的批評教育手段,但是如何使用這種方式,恰當的時機、合適的年齡、犯錯誤的性質、犯錯誤的程度等等,這些都值得商榷,另外這種教育方式是否經常使用,會不會引起逆反心理,得不償失也需要考慮。

不給童年留陰影

記憶快樂、忘記煩惱說的容易,做起來難,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如釋重負,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回想起自己的“原生家庭”,一定會有被誤解和呵斥的回憶,小時候經常被訓斥的經歷,記憶深刻,難以釋懷,想起父母尖銳的聲音、可怕的面孔、歪曲的道理、不容辯解的委屈……,這些不愉快總會影響我們對家庭、事業、友情、婚姻等事物的看法。

如果呵斥只是當作懲罰手段,那麼這種教育方式就失去了本意,懲罰的目的是借鑑、對比、約束,是對規則和秩序的正確引導和強化。所以父母要慎用,用了就一定要向積極方向引導,而不是隻為了自己撒氣、解恨,一旦用錯了懲罰,將來你一定會收穫叛逆的青春期,以及不可控的青春期衝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