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精沖刷前列腺管道, 真的能防癌嗎?

網上有言論稱:管道經常沖刷才不堵塞,人體管道也一樣。哺乳能降低乳腺癌風險,射精也能降低

前列腺癌

風險。20~50歲男人每週射精5次以上,以後患前列腺癌風險降低30%。

射精沖刷前列腺管道, 真的能防癌嗎?

點選載入圖片

男性性生活和前列腺癌患病風險的關係,一直是醫學界的研究熱點。早就有人提出假設,認為前列腺癌的發病,可能與男性性行為有關。對於這個發生在生殖系統上的癌症,從性生活上入手進行研究,看似非常合情合理,但實際上是這樣嗎?

性生活多會導致前列腺癌?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為研究前列腺癌的病因,不少

醫生

在人群中進行調研,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與未得前列腺癌的人相比,患者自述有更多性伴侶、性生活更為頻繁、或者曾有性病史。

之所以提出這一猜想,並不是因為性生活本身會導致前列腺癌,而是因為醫生們猜測感染性病和雄性激素水平高,很可能是前列腺癌的風險因素:性生活頻繁、性伴侶多的人感染性病的風險也大,另一方面激素水平很可能影響性生活的數量。

然而,幾十年過去,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具傳染性的病原體能導致前列腺癌。

射精沖刷前列腺管道, 真的能防癌嗎?

點選載入圖片

比起性病,激素更受關注。激素掌管著機體、組織、和細胞的生長代謝,也能對某些癌症的生長推波助瀾,例如雌激素就被證明了與乳腺癌與卵巢腫瘤相關。醫生髮現,雄性激素可以刺激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髮育,而採用各種醫療手段,如雄激素阻斷藥和去勢手術等降低病人體內雄性激素水平,往往可以抑制癌症的發展。

然而,癌症的發生與發展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醫學界依然沒有人能證明,雄激素能讓健康的前列腺細胞轉變成癌細胞。

因此,無論性病還是性激素,都不是前列腺癌的致病因素。

射精次數越多,風險越低?

近幾年來,又有了全新的發現:澳大利亞的科學家調查了上千名前列腺癌病人,發現那些在年輕時,尤其是二十來歲左右,射精次數較多(包括性生活、自慰與夢遺等)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比次數少的人低約40%。

美國也有涉及29342名年齡從46~81歲的健康男性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比起每月射精4~7次的男性來說,那些射精在21次以上的男性被診斷為前列腺癌的比例要低33%。

射精沖刷前列腺管道, 真的能防癌嗎?

點選載入圖片

然而,看似板上釘釘的結果,這兩個研究的學者卻並不敢下“射精次數越多,前列腺風險越低”的結論:澳大利亞的研究員解釋不了該結果的原因;而美國醫生更加謹慎,結論中只聲稱射精頻率與前列腺癌風險升高沒有關係,而不是可以降低風險。

這是因為,美國醫生髮現,射精次數每月平均在3次以下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也略有降低。此外,射精次數最多的那些人,被診斷出中期前列腺癌的比例更大。面對這樣複雜的結果,很可能有其他致病因素存在,他當然不敢下肯定的結論。

通暢減少癌症?

有人認為,人體管道需要經常沖刷才不出障礙,前列腺中的小管道也一樣。也就是說,頻繁射精減少了前列腺液中晶體的形成和致癌物的累積。聽上去頗為合理,事實上,這也是醫學界早就提出過的猜想。

前列腺存在很多微小的腺管,當人患前列腺炎、淋病、前列腺憩室時,分泌增多,分泌物粘稠性增大,並與前列腺脫落的上皮細胞結合,會形成結晶,然後阻塞腺體,分泌物不能排出,而這種阻塞又加重了無機鹽逐漸形成結石。這是假說的基本機制。

射精沖刷前列腺管道, 真的能防癌嗎?

點選載入圖片

不過,在一般情況下,前列腺的分泌物不會無緣無故地積聚在腺管中,性生活、自慰、夢遺等是前列腺液的自然排出機制;通常是在患炎症時,才會使腺管阻塞;即使是阻塞,目前比較明確的是會導致前列腺結石,這些結晶、結石是否會導致癌症的發生,則還沒有明確。

撲朔迷離的前列腺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全球每年有近百萬人被診斷為前列腺癌患者,是男性中第二常見的癌症。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勢。

前列腺癌的病因像大多數癌症一樣複雜多樣,涵蓋了先天的遺傳因素與後天環境因素,難以釐清。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一共列出了十一條前列腺癌“可能的”風險因素,除去年齡、家庭史等少數專案以外,其他諸如飲食、鍛鍊、吸菸、肥胖之類的風險因素都被標上了“尚需進一步研究”的標籤,但性生活,包括性生活頻率、性伴侶數量、第一次性生活的年齡、婚外性伴侶個數等指標,都沒有列在其中。

射精沖刷前列腺管道, 真的能防癌嗎?

點選載入圖片

醫學上,在一個疾病的研究階段,都要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醫生、研究員反覆提出猜想、收集證據、求證假設、爭執討論。對於前列腺癌的發病因素,目前就是處於這種研究、討論階段,透過改變射精次數來預防前列腺癌,目前是缺乏科學根據的,千萬不要被不實言論誤導,以致縱慾過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