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學晚上學又引熱議:搶跑的孩子,未必一定能贏在起跑線

晚生一天就是晚一年,晚一年就年年晚‍

有句話說:“晚一年上學,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到底早送孩子去上學好還是晚送孩子上學好,一直都是個讓很多家長分外糾結的問題。

大部分地區對入學一年級的年齡規定都是以當年8月31日前年滿六週歲為準。

所以每年的8月,是醫院婦產科最忙碌的時候,不少預產期在8月底9月初的媽媽為了讓孩子可以早一年上學,提前到醫院進行剖宮產,搶生“開學寶寶”。

“晚一天就晚一年,晚一年就年年晚。”

這是很多想讓孩子早一年上學的家長普遍想法,如果晚一年讀書,相應的畢業時間也晚,有時候大一歲會少了很多機會,早上學為以後爭取了更多時間。

也有很多支援不提前上、或者晚讀書的家長:孩子的快樂時光就那幾年。

只要有一個時間點劃分,就會有人歡喜有人憂,就會存在“晚生一天差一年的情況”。

教育內卷化,人人都在“提前學”

我小區的媽媽群裡就有兩個預產期在8月31日的媽媽,生產那天據說兩位媽媽都著急得要命,就怕孩子晚出生一小時,就要晚一年上學。

最後只有一位媽媽如願了,而另一位媽媽就收穫了班裡年齡最大的娃一枚。這些年來,那個晚上一年學孩子的媽媽,成了我們小區著名的“雞娃”榜樣。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教育內卷化直接導致的就是教育的“搶跑”。

比如,幼兒園的小學化傾向。教育部曾明確禁止幼兒園“小學化”,幼兒園開班會也會告誡家長不要上“幼小銜接”,但私下打聽周圍的家長,班級裡超過8成的孩子都上過課外輔導班了。

根據語文教材,一年級會正式開始教拼音,所以我家小花幼兒園時沒有課外給她報拼音課,僅在家中平時的閱讀中有接觸。去年小花上了一年級,沒想到班裡大部分的孩子都上過正式的拼音課,小花成了落後的那幾個,我還被老師請去談話了。

當老師發現班裡的大部分孩子都已經掌握了大綱的教學內容後,必定會加速這部分內容甚至跳過,這就使得那些沒有讓娃提前學的家長為難了:

不讓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提前學,上小學後身邊同學基本都會了,老師不講怎麼辦?還不得課外去補,那還不如提前學呢。

在如此的大環境下,所有家長都被“綁架”了,真不敢讓孩子不多學、不提前學。

一位我認識的小學老師說,他們辦過的競賽中,有80%沒別的竅門,就是提前學。一語道破天機。

我刷到過一個小女孩背九九乘法表的影片,大約四五歲模樣,在家長的監督下,1到9的乘法磕磕巴巴地背到一半背不下去了。

那麼小的孩子乘法表當然是不能理解也記不住的,可能是看到拍攝鏡頭後家長不滿意的神情,小女孩背得梨花帶雨……評論區都在心疼她,但同時也都能理解,自己也常常這麼逼娃。

像這樣類似的事情遠不止發生在幼兒園階段的孩子身上,之前有張杭州小學生的日程表引發了巨大爭議:她的媽媽為了不讓女兒輸在起跑線上,一口氣給報了10個課外輔導班。

週末上午9點出門,晚上7點到家,中間的日程滿滿的,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去上課的路上。

不怕別人家的孩子比你家娃優秀,就怕那些優秀的孩子比你家娃還更努力、學得還早。

搶跑的孩子,未必一定能贏在起跑線‍

在知乎上有一個很熱的話題:我家孩子今年2歲半了,不愛開口說英語怎麼辦?

底下圍觀的家長也很焦慮,別人家的娃兩歲半已經在接受英語培訓了,自家的娃還是零接觸呢!

才兩歲半的孩子,能正常地把母語好就已經很厲害了!

適度的早期教育自然是有必要的,但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尊重兒童的天性、成熟的客觀規律,才是正確育兒的第一要義。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格賽爾,透過雙生子爬梯實驗,提出了“成熟勢力說”:

兒童的學習與發展取決於生理的成熟程度,在生理結構成熟前的超前學習從實際效果上來看,沒有顯著作用。

在1929年,格賽爾選取了一對不滿12月的同卵雙生子作為研究物件,此時哥哥和弟弟的發展水平相當。

在雙胞胎出生第48周時,對哥哥進行爬樓梯、搭積木、肌肉協調能力訓練……訓練持續6周,在54周時,哥哥學會了獨立爬樓梯。

而弟弟接受的訓練和哥哥不一樣,他的訓練從出生後第52周開始,比哥哥晚了4周,但他僅僅用了2周,就在54周時和哥哥學會了爬同樣的樓梯。

實驗進一步發現,在55周時,哥哥和弟弟各項能力沒有明顯差別,提前學爬,爬樓梯的能力並沒有超越同齡人。

由此,格賽爾推斷成熟指導著發展,是推動兒童發展的主要動力。

從短期看,“超前學習”的娃似乎比身邊的同齡孩子更加聰明,但從長遠看,“超前學習”的隱患有很多,甚至得不償失。

在孩子小學階段普遍存在的“三年級效應”,說得也是這個道理。

三年級效應指的是:即使把小學前幾年的內容提前讓孩子學習,使得孩子在一、二年級輕輕鬆鬆就得90、100的高分,但一到三年級,各科成績呈斷崖式下降,拼盡全力也只能得個70分的平均成績,和大部分孩子持平,甚至嚴重下滑,或者出現厭學的情緒。

導致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超前學習。超前學習損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直接表現為學習吃力,成績下滑。

外在的教育只有當孩子的心智發展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時,才能起作用。過早的教育,往往違背了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效果常常事與願違。

至於那些從小就表現得天賦異稟,比同齡人優異,直到TA高中畢業考上大學,依舊非常“耐雞”的娃,只能說是極少數了,可遇不可求。

在孩子尚未成熟前,還需耐心等待,不要違背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有效規劃孩子和父母自己的時間、合理投入家庭資源,從孩子的先天天賦、學習能力出發,思考如何“適度雞娃”,去做一個因材施教的父母。

你家娃是上半年還是下半年出生的?你對早學還是晚學有什麼看法?歡迎在留言區跟我們分享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