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只有我兒子沒獎狀”,擔心傷孩子自尊,媽媽被老師移出群聊

導讀: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寶貝,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為人父母都希望傾盡所有,護孩子一生周全。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生了孩子之後,無論自己吃多少苦、受多少罪,都不希望孩子有絲毫的委屈。相信這份心境,天之下的父母都能夠感同身受。

全班孩子都有獎狀,只有我兒子沒有

這兩天有個新聞,引發了媽媽們的大量熱議。4月3日,杭州的宋女士向媒體求助,聲稱自己的兒子上英語培訓機構,班級裡有將近20個孩子,除了自家孩子,其餘都獲得了各種獎狀,媽媽怕兒子心靈受到傷害,找老師理論,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被踢出了群聊,這讓宋女士非常氣憤,想討個說法。

“全班只有我兒子沒獎狀”,擔心傷孩子自尊,媽媽被老師移出群聊

宋女士的兒子今年5歲,報名的英語機構像學校和大多數培訓機構一樣,經常會根據小朋友們的表現評選各種獎項。最近,班主任在群裡公佈了3月份獲獎的孩子名單,這些獎狀有全勤獎、打卡小明星、進步之星等等,唯獨沒有自己的兒子。

看完之後宋女士心裡極其不舒服,她認為老師是以大人的標準來評判孩子,而且有理有據:

全勤獎:取決於大人,如果大人不帶孩子上課孩子也沒招,比如孩子感冒了也沒法上課,所以與孩子無關;

打卡獎:每次上完課,都需要到指定的app打卡,也是取決於大人讓不讓孩子看,我兒子每天會有其他線上課,為了保護孩子視力,我不想讓孩子用app打卡;

進步獎:這個是老師的主觀判斷,我不做評價。

與老師據理力爭,卻被移出群聊

宋女士非常擔心發獎狀時,兒子的自尊受挫,所以在家長群裡跟老師要說法,誰知老師根本沒慣毛病,倆人你來我往、唇槍舌戰,針尖對麥芒的辯論過後,老師絲毫不肯退讓,堅信只要按要求完成任務,孩子不可能得不到獎狀,再說了,如果無原則的發獎狀,對別的孩子也不公平。

“全班只有我兒子沒獎狀”,擔心傷孩子自尊,媽媽被老師移出群聊

最終,宋女士並沒有辯論過老師,她表示只能選擇在發獎狀的那一天給孩子請假,當詢問老師哪天發獎狀時,並沒有得到老師的回覆,她再次憤怒的質疑老師,最終,老師把宋女士移除了群聊。

“全班只有我兒子沒獎狀”,擔心傷孩子自尊,媽媽被老師移出群聊

之後,媒體記者電話採訪了老師,老師表示,打卡屬於課後學習服務,並非強制,我們發獎狀是為了獎勵及時完成作業的家長和孩子。而且之前有一次,因為宋女士的兒子沒有獎狀,還特意發了一個特別的安慰獎。家長應該想辦法解決問題,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而不是質疑老師。家長要麼坦然接受得不到獎狀,要麼就做到該做的!

“全班只有我兒子沒獎狀”,擔心傷孩子自尊,媽媽被老師移出群聊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對此,很多網友認為媽媽太“玻璃心”,就一個獎狀而已,至於上綱上線嗎?再說了,報名參加培訓機構,就應該遵守相應的規則,適應不了可以不學。孩子得不到獎狀,大人不知反思幫助孩子得到,反倒抱怨客觀環境。孩子從小就應該知道努力才會有收穫,競爭會越來越殘酷,還能逼著別人照顧孩子?

不過也有同情家長的,認為老師的做法欠妥,應該考慮孩子的內心感受,教育首先要有愛心,這麼小的孩子,應該是以鼓勵為主。

“全班只有我兒子沒獎狀”,擔心傷孩子自尊,媽媽被老師移出群聊

【包 麻麻總結】

且不說這位媽媽的做法欠妥與否,擔心孩子受挫的心態,恐怕所有媽媽都會有。但是與其無謂的擔心,倒不如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要求培訓機構配合自己,是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而想真正解決問題,必須從自身找原因。就像大多數人所說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走出家門,進入幼兒園的那一瞬間,就已經邁出了踏上社會的第一步,3~6歲學前的這個階段,就是孩子適應社會的初級階段。

“全班只有我兒子沒獎狀”,擔心傷孩子自尊,媽媽被老師移出群聊

遇到挫折,父母首先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做到共情,其次,要跟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幫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難。沒得到獎狀沒關係,鼓勵孩子下次得到就好。孩子是很容易滿足的,一點鼓勵和表揚就可以讓他們開心不已。

孩子的人生路很漫長,父母只能陪伴他們行走很少一段路,他們的未來要靠自己去打拼,父母只需從小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

“全班只有我兒子沒獎狀”,擔心傷孩子自尊,媽媽被老師移出群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