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勇:孩子厭學叛逆,敏感脆弱,你陷入快樂教育的坑了嗎?

常常有家長諮詢我,彭老師,我孩子小學的時候各方面挺乖巧的,現在進入青春期非常的厭學叛逆,而且孩子非常敏感脆弱,常常對這個不滿意,對那個不滿意,抱怨學校老師如何,抱怨學校同學如何,似乎看很多方面都不順眼。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有這種表現呢?針對孩子這種情況,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

在於很多家長交流的過程當中,我發現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家長過往太“尊重”孩子,太考慮孩子的感受了,呵護孩子的心靈,生怕孩子心裡不舒服。

很多家長在網路上看到,或者聽到不少關於“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民主教育”的文章,漸漸的在平時的生活當中,非常在意孩子的感受,生怕孩子心情不好,感受不好,一旦感覺孩子哭了,生氣了,心理難受了,似乎就覺得很不好,然後趕緊安撫孩子,或者趕緊調整方式滿足孩子。

其實這是一個巨大的坑,網路上關於教育的文章,或者我們道聽途說的教育方法,有不少是毒雞湯。面對資訊氾濫的社會,家長有時要學會辨別,有選擇性地學習。

所以,關於“快樂教育”等觀點,根據我的實踐諮詢經驗,在這裡我給大家分享幾點,給大家參考。

彭華勇:孩子厭學叛逆,敏感脆弱,你陷入快樂教育的坑了嗎?

第一點,尊重孩子,不代表一定要讓孩子的感受好。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夠用言語去打擊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我們需要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他需要很多的心理一樣,我們需要尊重他,根據成長規律滿足他,讓他健康快樂的成長。

但是我們同樣要尊重孩子的成長潛能,當孩子有了不合理的要求,我們拒絕孩子,孩子不開心,哭鬧,生氣,這些都是很正常的。

我們要相信孩子,他可以經歷體驗不合理需求被拒絕後的難受,因為這是成長過程的必然經歷。如果我們覺得他哭鬧就不好,當心會讓孩子的內心受傷,這樣的擔心,我們其實恰恰是不尊重孩子。我們把孩子看扁了,看弱了,所以孩子不知不覺會越來越脆弱,也會越來越任性。

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本身就需要經歷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如果父母不忍心孩子經歷痛苦難受,相當於就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剝奪了孩子成長的體驗,這也是對孩子的不尊重。經歷家庭當中的酸甜苦辣,孩子日後才能夠承受社會上的酸甜苦辣。

彭華勇:孩子厭學叛逆,敏感脆弱,你陷入快樂教育的坑了嗎?

第二點,父母和孩子之間不能絕對平等,一個人在家庭當中應盡的責任,義務不同,序位不同,享受的權利也不同。

不少家長看到網路上資訊氾濫的文章,認為要平等地尊重孩子,平等地和孩子相處,其實這裡面也容易有誤區。父母跟孩子之間沒有絕對的平等,這種平等更多的是指人格尊嚴上的平等,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責任義務不同,為家庭付出的不同,角色位置也不同,所以不可能全方面平等,父母和孩子之間享有的自由和權利是不平等的。

比如我舉個例子,家長在家需要工作,需要用電腦和手機,如果所有的都是平等的,孩子就會說你可以使用電腦手機,那麼我也同樣可以自由使用電腦和手機。很多家長不知所措,因為他們也看到網路上的文章講父母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其實這種毒雞湯害人不淺。

家庭當中每一個人的序位不同,每一個人應盡的責任義務不同,享有的權利同樣有所不同,比如家裡的老人,他吃飯的時候,口味上有喜好,我們做飯菜的時候可以適當滿足他,因為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我們要孝順老人,敬老人的心,順老人的意,老人一輩子勞苦功高,他有權利享受這種待遇,他也受得起這種待遇。

但是如果一個孩子,他吃飯的時候,這個不喜歡,那個不樂意,想要享受點菜式的服務,這個時候就明顯不合適,家長做菜做到營養均衡,合理搭配就可以,越是按照孩子的喜好做菜,孩子越會挑剔,吃飯越是會成為大問題。而且一個這樣的問題,容易引發日後孩子各方面的任性,以自我為中心。

彭華勇:孩子厭學叛逆,敏感脆弱,你陷入快樂教育的坑了嗎?

第三點,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平等,只有相對的平等。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認識到,沒有絕對的平等,只有相對的平等。

網路上很多的毒雞湯,會抱怨中國的教育如何不好,應試教育制度如何不好,高考教育制度如何不好,以前這種抱怨的聲音特別多,現在覺醒的人越來越多。

我們的應試教育制度存在不足,但是,他相對最好的選擇,他是相對最公平的,如果用模糊籠統的標準來衡量考核學生,那麼普通家庭的孩子,機會將會更加少,反而會加大教育的不公平。

跟網路上的雞湯文會鼓吹西方教育多麼有創造性,孩子的成長會有多快樂,這種思想也是毒害人心的。無論在世界上哪個地方,優秀的學生都是非常刻苦勤奮的,只是他們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興趣點,他們享受這種勤奮刻苦。沒有所謂的既輕鬆快樂又特別出類拔萃的教育。

我們從小教育孩子,為人父母自己要做到不抱怨,然後引導孩子,遇到任何問題都不是去抱怨,而是學會去改變自己,調整自己,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我們不是努力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給孩子提供一個無菌式的生活環境,而是要教會孩子在有細菌的環境當中適應生存,並且逐漸成長的更強大。有些家長家裡條件非常好,會刻意選擇一個尊重孩子的教育環境,或者和老師拉進關係,打好招呼,對孩子進行特殊關照,這些從長遠來說,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脆弱。

我們應該相信,所有的困難、挫折都是來幫助孩子成長的,可以讓孩子適應能力更強,讓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更強,可以讓孩子的抗壓能力更強。我們也應該教育孩子,在這個社會上,沒有絕對的平等,老師特別重視你,那一定是你付出了什麼讓老師很欣賞;老師批評你,往往是我們確實哪裡做的不恰當。

遇到特別欣賞我們的老師,那是我們的幸運,遇到對我們態度平平的老師,那也是很正常。遇到批評我們的老師,我們應該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遇到友好的同學是我們的幸運,遇到不友好的同學,我們要學會去適應,去調整。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家長在平時的點滴生活當中,讓孩子多體驗,多經歷,多磨練,而不是呵護了眼前,耽誤了未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所以,生命的規律都是相似的,只有經歷了苦味的磨練,孩子才會有強大的能力,將來才會創造美好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