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我媽帶走”,為了不寫作業,這屆熊孩子花樣也太多了

你永遠也不知道,孩子為了逃避寫作業會出什麼樣的么蛾子。

“我活不下去了。”前不久,一個小孩子報警,想讓民警把自己的父母帶走,原因很清奇,他不想寫作業……

這一出,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快把我媽帶走”,為了不寫作業,這屆熊孩子花樣也太多了

無獨有偶,上海一個11歲的孩子,為了偷懶不寫作業,偷偷地從補習班上跑了出來。因為無處可去,在地鐵站溜達了近5個小時,幸好被人發現了,這才將孩子送回了家。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永遠是家有孩子的日常。

“玩起來的時候特別開心,一到要寫作業了就各種不耐煩、牴觸。這才一年級,怎麼辦才好啊?”

“用不寫完作業就不能看電視、不能玩玩具,孩子才勉強能寫會兒作業,還各種磨蹭拖拉……”

為什麼,明明半個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孩子硬是能拖兩個小時?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那麼容易厭學呢?

“快把我媽帶走”,為了不寫作業,這屆熊孩子花樣也太多了

其實,

孩子不愛學習、做事拖沓與這三個因素有很大的關係:

1、父母太焦慮

有一個4歲的小姑娘因為不想寫作業離家出走了,幸虧遇到了交警叔叔,這才找到了父母。

不少網友很驚訝:

“4歲不是玩的年紀嗎?哪來這麼多作業,能把孩子逼到離家出走?”

“4歲就開始雞娃,這是有多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知從何時開始,“雞娃”成了一件父母們不得不面對的事情。

你家的孩子兩歲能背古詩,他家的孩子三歲能認識一百個漢字,那自己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後……

於是,內卷越來越嚴重,娃娃越抓越小。

“快把我媽帶走”,為了不寫作業,這屆熊孩子花樣也太多了

好友感慨地說,鋼琴、游泳、羽毛球、圍棋、寫字、畫畫、滑冰……但凡她覺得對孩子以後有好處的,都報了個遍,希望能幫孩子找到興趣所在。

但父母這樣焦慮地眉毛鬍子一把抓,孩子又會是什麼感受呢?

杭州那個被媽媽報了十幾個興趣班的6歲小女孩,一天到晚都在學習。可她真的快樂嗎?上課的時候心不在焉,一天下來連個笑容都看不到,甚至說:我不喜歡媽媽,真媽媽丟了……

“快把我媽帶走”,為了不寫作業,這屆熊孩子花樣也太多了

當父母焦慮到只注重孩子的學習和分數,而忽略孩子本身時,孩子又怎麼可能會喜歡上學習呢?

《小捨得》中,子悠有一句話讓人心疼:“我媽媽愛的不是我,而是考滿分的我。”

父母越焦慮,孩子的壓力越大。這樣的狀態下,孩子不僅會對學習興趣全無,甚至會叛逆。

著名教育學家盧樂山曾說:家長的心態,就是孩子成長的晴雨表。

如果孩子非常抗拒學習,那父母就需要反思,是否是自己把孩子逼得太緊了。

2、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肯定

一個小男孩,因為考試沒超過95分,被媽媽打罵了一頓扔在高速路口。

被發現後,這位媽媽竟然氣急敗壞地說,孩子自己不要了,怎麼處理都認罰。

孩子內心的恐懼和不被認同的沮喪,我們不得而知。但媽媽的這種做法,無疑會在孩子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願意努力,而是即便他們很努力了,依舊達不到父母的高要求。因為,不考100分,不是班級前3名,就換不來父母的好臉色。

學習新知識,帶給孩子的感受不是好奇和成就感,而是壓力。

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只會越來越挫敗,在內心不斷地否定自己。帶著這樣的情緒,怎麼可能好好學習、不拖沓呢?

“快把我媽帶走”,為了不寫作業,這屆熊孩子花樣也太多了

也許你不知道,父母對孩子的肯定有多重要。

范曉萱在一檔節目中談到母親時,曾泣不成聲。原因是她的媽媽給她打了一個電話:“媽媽想跟你說,你真的很棒,那個時候媽媽沒有支援你,媽媽現在跟你說對不起,不知道這個鼓勵會不會來的晚了一點。”

范曉萱雖然拼命剋制,但提到這個電話的時候,還是一直熱淚盈眶。

原來這樣一句普普通通的鼓勵和肯定,對於孩子來說那樣寶貴;原來不管孩子走了多遠,獲得了怎樣的成功,都不及父母的一句“肯定”重要。

孩子還小,如果連最愛自己的父母都不支援和肯定自己,他們如何能有力量走得更遠?

3、作業太多、太難

有一次去同事家做客,同事吐槽說孩子太懶散,做作業不專注,還非常拖拉。

“你說,一口氣寫完作業就能各種玩多好,為什麼孩子就是要磨磨蹭蹭呢?”

後來我和孩子聊了聊,發現同事給孩子佈置的作業實在是太多了,他根本就做不完。

孩子很委屈地說:“以前我很快就寫完了作業,可媽媽覺得我玩的時間太長了,於是作業越布越多,哪裡寫得完?”

當作業變成一個恐怖的“攔路虎”,孩子再怎麼努力都沒法跨越的時候,自然就對學習沒有興趣了。

“快把我媽帶走”,為了不寫作業,這屆熊孩子花樣也太多了

在日本心理訓練師森川陽太郎,在《如果培養不怯場的孩子》一書中提到了“

OK線

”。

他認為,不應該給孩子設立太高的目標,而是要將一個最低目標作為基準,達到這個目標就OK了。然後,循序漸進地提升ok線,讓孩子在成就感中穩步提升。

其實,

孩子不愛學習的關鍵,是因為這件事超出了他們的掌控,如果不能得到肯定,又沒有成就感的話,他們很容易就選擇放棄或拖延。

所以,當孩子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蹲下來聽一聽他們的內心需求,幫助他們重建信心。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更應該像是一盞指路明燈,在孩子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能夠給他們指引正確的方向,而不僅僅是打罵。

——END——

文| 菈媽,多平臺簽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