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注意!2歲前兒童語言障礙發生率高達17%

說話、發音、表達、交流以及溝通,從語言本身中延伸出來的這些作用,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人類,這顆星球最大社會群體的基本功能。我們依靠著語言,可以與世界各地進行交流,也可以依靠語言,去探索更多的事物。可一旦語言獲得的渠道被阻塞,個體本身也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有人說,語言是啟迪智慧的鑰匙,是溝通不同文明的橋樑,更是人類面向未來的動力。但這些都是廣泛和宏大的作用,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語言只有兩個作用:說得出去,聽得進來。

對大部分人而言,語言的作用在生活中變得無足輕重,對他們而言,語言只是被當作一種工具來使用。很多人說,我平時的工作就已經夠繁忙的了,哪還有閒時間去了解這些東西,事實也是如此。但語言的誕生、成長、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不在意,總不能孩子也不在意吧?

工作繁忙,這是語言障礙兒童的父母常說的一句話。因為工作繁忙,他們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因為工作繁忙,他們對已經出現的語言障礙視而不見。等語言障礙發展到後期,這些理由眾多的父母只能看著孩子一天天“沉淪”下去,變成了別人眼中的“怪孩子”、“笨孩子”。

千萬注意!2歲前兒童語言障礙發生率高達17%

從嬰兒呱呱墜地,到他翻身攀爬、走路、咀嚼,再到他上學、畢業、工作。語言貫穿了每個人的一生,決定了太多重要的方面,比如我們的智力、認知、邏輯,以及行為。而語言障礙的出現,不止阻礙了語言的形成,還令這些方面的發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礙。

有人不解,為什麼以前聲名不顯的語言障礙竟然會如此“恐怖”。事實上,語言障礙一直存在,只不過以往我們的目光一直放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從未意識到原來語言障礙竟然也有如此的威力。

17%

的發生率,足以讓所有父母警惕

衛生部18年公佈的資料顯示,

我國新生兒(2歲前)語言障礙發生率高達17%。

這個本該引起所有人重視的數字雖然早已經公佈,但就像是一片落葉飄蕩到了水面一般靜謐無聲,只有少部分家長注意到。對大部分語言障礙兒童來說,他們的父母還不知道要過多久才會注意到問題的所在。

美國兒科學會專家Johanna將十五個月以後才出現第一個單詞的兒童稱為“

晚詞產生者

”,24個月以後才出現第一個單詞的兒童稱為“

晚詞合成者

”。他曾選取了150名字詞掌握較晚的孩子作為自己的研究物件,目的就是為了探究語言障礙兒童的產生以及最終的危害。

千萬注意!2歲前兒童語言障礙發生率高達17%

實驗結果表明,

24個月以後才出現第一個單詞的兒童,其發生語言障礙的機率是十五個月以後才出現第一個單詞的兒童的4倍。

與此同時,中國教育科學院的研究證明,

兒童掌握字詞的時間越晚,他本身發生語言障礙的機率也就越高。

因為字音、字詞、語法是語言的骨和肉,少了這些,語言就成了“空中樓閣”。

相較於歐美國家來說,我國對於語言障礙的研究較晚,大眾對語言障礙的認識度不夠,因此很多時候並不知道語言障礙已經發生在了孩子的身上,結果耽誤了最佳的矯正時間。

但面對17%的發生率時,父母們不應該再坐以待斃。

父母在語言障礙矯正中,扮演著了不起的角色

有人說,既然是父母導致了孩子罹患語言障礙,那麼之後的語言矯正就不應該讓他們參與。然而,不管從語言學的角度還是從教育學的角度,父母始終是兒童語言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角色,語言矯正可離不開他們的幫助。

千萬注意!2歲前兒童語言障礙發生率高達17%

在語言障礙兒童的矯正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稱之為“雙向交流”,即兒童與其互動物件之間的交流。這個互動物件既包括專業的語言矯正師,也包括父母以及語言障礙兒童的家庭成員。

在雙向交流的作用下,語言障礙兒童會慢慢降低自身對矯正師、語言環境的敏感和不適,逐漸適應周圍變化的語言環境,與矯正師/父母之間達到一個相當好的配合程度。

關於父母在語言障礙矯正中的作用,語言病理學家羅伯特特意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將參與了語言障礙矯正的父母標為控制組,未參與語言障礙矯正的父母標為實驗組。結果證明,兩組兒童之間的差異極大,

控制組兒童因為有父母的幫助,所以他們的語言恢復速度遠超實驗組兒童。

不過,父母雖然能夠參與到兒童的語言矯正中去,但還是得控制自身的行為,比如避免自身情緒起伏過大、避免隨意呵斥孩子、避免打擊孩子積極性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