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奪軍權被殺,為何姜維表現消極袖手旁觀!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發動了第五次也是他最後的一次北伐。在這次北伐中,諸葛亮集中了最大的兵力,使用了所有的手段,依然沒能突破司馬懿的防禦。最終,在雙方對峙一百多天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諸葛亮死後,蜀漢發生了一系列的變故。

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奪軍權被殺,為何姜維表現消極袖手旁觀!

在這中間,最大的變故就是魏延之死。魏延是當時蜀漢軍事能力最強的將領,他英勇善戰,善養士卒,但是性自矜高。由於和諸葛亮在戰略戰術方面的分歧,魏延一直認為自己被諸葛亮壓制使用,笑話諸葛亮膽怯。尤其是,魏延和諸葛亮手下的長史楊儀勢同水火。諸葛亮北伐一直依仗魏延和楊儀的才幹,對他們的不和十分感慨。

不過,諸葛亮對於魏延和楊儀也就是利用他們,並不是非常器重信用他們,諸葛亮心目中的繼承人也不是他們。當年蜀漢的使者到東吳,孫權就藉著酒後的機會,說魏延和楊儀都是小人,諸葛亮死後必然會作亂,不知道諸葛亮如何處置。使者回答說現在對兩人使用是用他們的長處,將來諸葛亮自有處置。諸葛亮後來聽說後,對使者的回答深以為然。

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奪軍權被殺,為何姜維表現消極袖手旁觀!

從這一件事,我們就能夠看出,諸葛亮對於他死後的蜀漢政局有著自己的打算。魏延和楊儀都在他的處置範圍之中。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之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經料理了後事。他留下一批人嚴密的將劉禪監視起來,並且密奏劉禪讓蔣琬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這樣,魏延和楊儀兩人就成為必須除掉的物件。所以,諸葛亮先在撤軍的時候做了手腳,採取了兩桃殺三士的手段。他先是在死前召開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中,佈置撤軍事宜。他故意沒有通知魏延參加會議,在魏延缺席的情況下,將軍隊交給楊儀指揮,讓魏延斷後。而走在魏延的前面,實際上為大軍斷後的是姜維。對於魏延的軍隊,諸葛亮的命令是,如果魏延遵命斷後的話就按順序撤退,如果魏延不遵守命令,就不管他,大軍直接撤退。

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奪軍權被殺,為何姜維表現消極袖手旁觀!

諸葛亮的這種佈置,明明白白就是要挑起魏延和楊儀的糾紛。因為在諸葛亮死後,魏延就成為蜀漢政權軍隊中職位最高的人,而且不管是從能力、資歷等方面,沒有人能夠望其項背。但是,諸葛亮不把軍權交給魏延,而是交給楊儀。兩人原本的勢同水火,魏延根本就不可能聽從楊儀的指揮,必然會發生兵變。

接下來,楊儀擁有諸葛亮的遺命,在諸葛亮事先的周密佈置下,順利的平定了魏延的反抗,殺了魏延。但是,接下來,殺掉魏延的楊儀也失去了用處。當楊儀回到成都,也發現所有實權的職位都被諸葛亮安排了人,自己淪為一名無用的閒人。不久之後,滿腹牢騷的楊儀被費禕告密,最終落得個流放身死的下場。

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奪軍權被殺,為何姜維表現消極袖手旁觀!

魏延和楊儀的死,是蜀漢的一場悲劇。不過,在這場悲劇中,和積極參與的馬岱不同,姜維沒有過多的參與其中。作為諸葛亮的學生,當時蜀漢軍中才能僅次魏延的將領,姜維的表現有點出人意料。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姜維走在大軍的最後面,無法和魏延見面。

其實,在諸葛亮安排的撤退次序中就暗藏玄機。諸葛亮派魏延斷後,在魏延之前撤退的是姜維,這是實際上讓姜維擔任大軍的後衛。當魏延率領他的軍隊超越大軍行進的時候,姜維就承擔起了後衛的責任。在司馬懿追來的時候,蜀軍裝作要反擊的樣子,嚇退了司馬懿,這實際上就是姜維的功勞。

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奪軍權被殺,為何姜維表現消極袖手旁觀!

在魏延堵住谷口,索要軍權的時候,姜維的軍隊走著大軍的最後面。在狹窄的穀道中,姜維是無法超越大軍去和魏延交鋒的。

其次,姜維和魏延心意相通,無意交戰。

其實,在整個蜀軍之中,和魏延意見相同的就是姜維。姜維和魏延一樣,都是死硬的北伐派。他們的願望相同,那就是北伐曹魏,光復漢室。魏延在最後時刻,還念念不忘北伐。而姜維更是為了北伐,耗盡了精力。

他們對於諸葛亮死後,決定不再北伐,休養生息的政策不以為然。魏延當時就表示要繼承諸葛亮的職位,繼續率領蜀軍北伐。而姜維則是屢次在職權範圍內北伐,即便是被蔣琬和費禕壓制,手中僅僅不到一萬人馬也不放棄。最後,對於費禕終於忍無可忍,姜維曾經的俘虜刺殺了費禕,姜維接過兵權後開始了北伐中原。

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奪軍權被殺,為何姜維表現消極袖手旁觀!

正是魏延和姜維惺惺相惜,所以雖然諸葛亮將他們排在一起,魏延也沒有和姜維發生衝突,而是繞過姜維,去追趕蜀軍的先頭部隊,與楊儀理論。在這一點上來說,姜維並沒有執行諸葛亮的指令,阻止魏延的追擊,這裡面有著姜維的心意。

第三,姜維對於魏延的遭遇十分同情,不加入迫害魏延的行列。

姜維雖然號稱諸葛亮的學生,實際上諸葛亮並沒有把他當做自己的接班人。諸葛亮自己定的接班人是蔣琬和費禕。這兩個人其實對姜維是壓制的。這是因為,姜維和他們不是一路人。

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奪軍權被殺,為何姜維表現消極袖手旁觀!

諸葛亮在接管蜀漢政權後,建立了蜀漢的幕府制度,所有的政務都要透過幕府,劉禪只是個擺設。在諸葛亮死後,為了維持蜀漢的穩定,諸葛亮依然堅持將幕府制度延續下去,不還政劉禪,讓他依舊做個擺設。

魏延和姜維都是一路人,是要求還政劉禪的人。因此,他們並不被諸葛亮的手下信任。在這種情況下,姜維對於魏延所遭受的迫害十分同情。而在這種情況下,姜維也對此無能為力,他只能採取不參與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奪軍權被殺,為何姜維表現消極袖手旁觀!

結語:

姜維雖然號稱諸葛亮的學生,而實際上他和諸葛亮之間是有著分歧的。最主要的分歧就是,諸葛亮在死前安排的戰略。諸葛亮將北伐的戰略,改變為休養生息的戰略。為了這個戰略能夠順利執行,諸葛亮安排了蔣琬、費禕做接班人,並且不惜除掉了魏延和楊儀。

姜維作為過了陣營裡的一員,他對這一切都瞭如指掌。他雖然對諸葛亮的安排不滿,可是在那種環境中,姜維只能明哲保身。他順從的執行諸葛亮的後衛任務,並以此為掩護,不去參與殺害魏延的行動。

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奪軍權被殺,為何姜維表現消極袖手旁觀!

這是因為,姜維和魏延一樣,都是還政劉禪的支持者。而且兩人的理想也是一樣,都是要求北伐曹魏,恢復漢室江山。正是因為有著惺惺相惜的感情,兩人雖然在撤退的時候次序相連,最終也沒有發生衝突。這也是姜維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