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 親子關係好, 教育才有效

你好呀,我是書研。在這裡,我們聊讀書育兒,聊愛與成長。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 親子關係好, 教育才有效

點選載入圖片

孩子行為問題的根源在於

親子關係

有位讀者在後臺給我留言說,她家上初中的

孩子不願意去上學,也不願意和父母說話,天天就是在家玩遊戲。

有一次,她因為帶著焦慮情緒多說了孩子幾句,孩子竟還動手了。

連續幾個月,為了孩子的事情,她吃不下、睡不著,日日夜夜感到焦慮、苦惱和無助,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我特別能理解這位家長的痛苦心情和對孩子變好的殷切渴望,但是事情發展到這個境地,想要糾正、改變孩子定然是十分困難的。

因為這不僅

需要很長時間

,更需要

父母的自我改變

,需要父母主動地去修復關係,並

重新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

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發生改變。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 親子關係好, 教育才有效

點選載入圖片

我特別認同家庭教育專家劉鳳華對孩子行為問題的解讀:

“孩子行為問題的根本是親子關係的問題”。

當親子關係不好時,父母的話,孩子是聽不進去的。

哪怕願意聽,那也是被強迫的,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孩子根本不會按照父母說的那樣去做。

當親子關係不好時,父母如若想要改變孩子,基本都會是徒勞無功,並且還會使關係愈發的糟糕。

英國心理治療師菲裡帕·佩裡在《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中有言:

“親子關係決定心理健康。親子之間的關係緊密與否,是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孩子的心理健康與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息息相關

沒有好的關係,就沒有好的溝通

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成青少年,在這十幾年的歲月裡,孩子的所有一切幾乎都是由父母來完成的。

孩子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以及怎麼做,基本都是父母來引導和教育。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 親子關係好, 教育才有效

點選載入圖片

懂教育,重親子關係的父母,在孩子還小時就已經做好了划算,

凡事與孩子有商有量,給予孩子選擇權,鼓勵孩子獨立自主

,早就構建起了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

然而,還有一部分父母,他們重教育,但並不懂得親子關係的重要性,也從未想過要與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

他們只是憑著本能去教養孩子,孩子聽話時歡歡喜喜,各種獎勵;孩子不聽話,或者頑皮搗蛋,不愛學習時,父母不是指責、埋怨,就是打罵。

他們沒有一個恰當的堅定的育兒原則,沒有一套正確的適用於自己孩子的養育方式,他們碰到什麼,直接就怎麼教育孩子了。

如此這般長期的養育方式,必然導致親子關係的不和諧。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們就會拼命地反抗父母和父母的養育方式。

心理學博士薩巴瑞·沙法麗在《父母的覺醒2》一書中說道:

“青春期的孩子並不是怪物,真正的怪獸是堆積如山的沒有得到滿足的需求。如果我們選擇譴責和懲罰,就會不可避免地削弱溝通,甚至徹底關閉溝通之門” 。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 親子關係好, 教育才有效

點選載入圖片

由此可見,孩子的叛逆多是長久以來需求未曾被滿足的累積,也正是親子關係的不暢所導致的。

親子關係是溝通的基礎,

沒有好的關係,就沒有好的溝通。

如何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務必要尊重和包容孩子的感受

沙法麗博士說:“尊重孩子的感受,是有效育兒的基本原則,因為他是親子溝通的基礎”。

感受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感覺,

自我感覺的好壞往往影響著人的心理和行為。

如果父母經常忽視或否認孩子的感受,對孩子未來的心理健康是有極大危害的。

孩子不想去上學,不想跟父母說話,只想玩遊戲,在這些想與不想中,孩子的感受裡更多的都是消極能量。

但正如教練界的那句“

每一種情緒背後都有一個積極的意圖

”,只要家長能夠找到孩子感受背後的積極意圖,我們就能夠去尊重孩子的感受。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 親子關係好, 教育才有效

點選載入圖片

那麼,在這些負面感受背後的意圖到底是什麼呢?

是需要,

是孩子需要父母無私幫助的意圖

《解碼青春期》一書中曾著重強調了父母在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思維方式。雖然青春期孩子多叛逆,難管教,但其實這時的他們正是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

如果父母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就能重

新看待孩子的不當行為

,從而懂得尊

重和包容孩子的感受。

尊重一旦有了,就意味著父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官”,而是和孩子處在同一個位置,是平等友好的關係。

關係平等友好

,是親子關係的基礎。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 親子關係好, 教育才有效

點選載入圖片

父母務必要覺察自己的感受

情緒向來都是親子溝通的大敵,尤其是負面情緒。

父母看到孩子不上學,天天在家玩遊戲,然後內心煎熬,說教、責罵和催促著孩子,結果只有一種,那就是在傷自己的同時還傷孩子。

孩子是特別敏感的,他能準確地捕捉到父母語氣和表情中的點滴情緒,從而本能地展開逃避或鬥爭。

相反,如果父母能夠

在對孩子生氣、發怒的那一刻,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轉而做出正確的應對方式,那麼孩子也是能感受到的。

覺察是一種意識,有意識的覺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可以及時地發現自己育兒過程中的不足,能夠更清晰地認知自我。

我為什麼會如此難受?到底是什麼觸怒了我?除了發怒、吼叫,我是否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些都是對自己的覺察。

父母覺察得越多,思考得越深,也就越能接近事情的本質

本質找到了,事情解決起來也就容易了,並且還是徹底地解決。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 親子關係好, 教育才有效

點選載入圖片

父母要有成長型思維

《終身成長》一書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提出了人的兩種思維方式。

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方式,指的是人們固執地認為一切都是不可改變的,比如,我太笨了,我學不會。

而與之相反的是成長型思維,擁有這種思維的人相信,一切皆可改變,只要相信自己行,自己就一定行。比如,我相信我可以做到,我一定能行。

過去的方法,解決不了今天的問題。

固化的思維也解決不了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新時代的今天,

父母只有多學習,不斷自我革新,具有成長型思維,擁有終身成長的心態,重視親子關係的培養

,方才能夠很好的引導和教育孩子。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 親子關係好, 教育才有效

點選載入圖片

養育的本質是親子關係,只有親子關係好了,教育才會有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