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顯示:玩耍,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與教育家戴維·艾爾金德認為:愛、工作與玩耍,構成了人生的金三角,一個人成年之後的悲劇,就是將三者分離開,或者三缺一。

無論孩子還是成人,“會玩”都很重要。

精神病學家斯圖爾特·布朗用了42年,採訪了6,000人,瞭解他們的童年生活。資料顯示,如果在兒童時代不能無拘無束地玩耍,孩子長大後會不快樂,難以適應新環境。

兒童的自由玩耍是指沒有成人組織和參與,孩子自發、自主的活動形式。

自由玩耍,對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應對壓力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認知技能都至關重要。而且,沒有規則、無拘無束的玩耍有助於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性。

科學研究顯示:玩耍,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孩子天生是會玩的,剛出生的小嬰兒會玩自己的身體,慢慢開始對周圍環境的探索以及對自己能力的探索。三歲之前的孩子大多是平行玩耍,就是小朋友們各玩各的,這時還沒有社交的概念,“自我”與環境還沒有分離,什麼東西都是我的,爭搶玩具是很正常的現象。

三歲到五歲的孩子,喜歡跟小朋友們一起玩,懂得合作,玩耍中有大量的模仿和想象,這種玩耍和想象都是在現有的環境基礎上進行的,這時的玩具最好具有可變化性,也就是可以滿足孩子的想象。

五至七歲的孩子,玩耍中有了計劃和思考,並且與想象結合在一起,玩耍中也漸漸有了規則。

在玩耍中,孩子靈活地去運用自己的頭、心、手,去思考,去溝通合作,去行動,慢慢了解別人的邊界,確立自己的邊界,思想、情感、意志在一天天地發展。

科學研究顯示:玩耍,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如果你不相信,可以看看下面的真實研究報告:

1973年,發表於《發育心理學》雜誌的一項經典研究

中,研究人員將90名尚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分成三組。

第一組小朋友可以從一疊紙巾、一個螺絲刀、一塊木板、一堆紙夾等常見物品中,挑選4種來自由玩耍;對於第二組小朋友,研究人員要求他們模仿工作人員,根據日常方法使用這些物品;第三組小朋友看不到這些日常物品,他們坐在桌前,隨機畫自己想畫的東西。

10分鐘後,研究人員要求小朋友們說出其中一種物品的使用方法。結果顯示,自由玩耍的孩子說出的非常規的、創造性的使用方法是另外兩組孩子的3倍,這說明玩耍有助於培養創造性思維。

1989年,佩萊格里尼發表的一篇文章

稱,打鬧越多的小學男生,在解決社會問題的測試中表現得越好。測驗中,研究人員給孩子們看一些圖片,其中5張圖片的內容是一個孩子試圖從同伴手裡拿到玩具,另外5張是講一個孩子試圖躲避母親的訓斥。研究人員要求參與測試的孩子針對每張圖片,儘可能多地說出解決方案。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的多樣性決定了他們的成績。結果顯示,經常玩耍的孩子得分更高。

科學研究顯示:玩耍,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2007年,發表於《兒童和青少年醫學文獻》的一項研究

顯示,玩耍似乎還有助於語言能力的發展。研究中,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給受試組中一歲半到兩歲半的孩子每人一盒積木,而對照組中相同年齡的孩子則沒有積木。這些孩子都來自於中低收入家庭。研究人員要求家長們跟蹤觀察孩子玩耍的頻率。6個月後,研究人員測試了孩子的語言能力,結果顯示,玩積木的孩子成績顯著優於沒有玩積木的孩子。不過,研究人員不能肯定的是,語言能力的提高僅僅是因為孩子們玩了玩積木嗎?畢竟,在玩積木的同時,他們參加無益活動(如看電視)的時間也減少了。

有些父母擔心,在玩耍中孩子們可能會受到傷害,但這樣保護孩子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些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難以應對預料之外的複雜世界。如果一個孩子曾盡情地自由玩耍,他長大後更可能自如應對不可預期的社會環境。

孩子總會長大,而童年不再來。請允許孩子在玩耍中慢慢長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