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新生因生活費與父母爭吵、4000塊沒法活: 富人的孩子都是寵的

浙江的同學在剛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就因為生活費這個問題就和爸媽開始爭吵了起來。其實這個同學的學習成績以前的時候也是特別好的,一直也都是自己小區裡面有名氣的小神童了,在今年高考的時候他也是非常爭氣的被

浙江大學

所錄取了。而且在這個孩子剛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這個孩子的家長還請了周圍的鄰居一起都吃了一頓“大學酒”。可以見得這個孩子考入了浙江大學,讓家裡的父母是由多麼的開心的,尤其是這個孩子的父母,只要一遇到了一個人,就會跟別人說自己的兒子考入了浙江大學,說出來的時候也為兒子感到無比的驕傲。

很多人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也是表示非常羨慕他們能有這麼一個爭氣的兒子。可是一家人卻為了一個生活費而開始了爭吵。原因就是因為這個孩子的爸爸認為每個月如果給孩子四千塊錢的生活費,感覺就足夠孩子開銷了,而且還感覺每個月給四千塊錢還能讓孩子每個月剩下來點,這樣讓孩子攢點錢也是很好的。但是這個孩子和他們的媽媽就一起認為一個月給四千塊錢的生活費是遠遠不夠的,畢竟現在的社會消費水平那麼高,一個大學生手裡面總是需要有點錢的,也不能說每個月拿上正好花銷的錢就夠了。

浙大新生因生活費與父母爭吵、4000塊沒法活: 富人的孩子都是寵的

點選載入圖片

抖音上看過這樣一個影片,好像是老師佈置給學生的一道作業題,題目是“二十塊錢可以做什麼?”第二天在課堂上公佈答案呢!

一個孩子說:“我爸爸說二十塊錢能夠打五十分鐘電話,我媽媽說二十塊錢能買一次烤鴨;我奶奶說二十塊錢能買兩次早餐;我爺爺說二十塊錢能買一包中檔香菸;我認為二十塊錢正好夠我買十個冰淇淋。” 一個孩子說:“我爸爸說二十塊錢不夠給服務員一次小費,我媽媽說二十塊錢不夠買一次好唇膏;我爺爺說二十塊錢買不到一包中華煙;我奶奶說二十塊錢不夠打一次麻將;我覺得二十塊錢不夠我一天的零花錢。” 又一個孩子說:“我爸爸說二十塊錢也只夠買一次狗糧罷了,我媽媽說二十塊錢能買一個精美的雜誌;

我爺爺說二十塊錢可以買一個最最最便宜的鳥籠;我奶奶說二十塊錢可以讓擦皮鞋的給她擦上兩次,我覺得二十塊錢可以正好付了我兩次去學校的打車錢。 ” 聽到這裡的時候老師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很失望。 直到最後一個孩子說:“老師,我爸爸說他病了,他再也掙不下20塊錢了,我媽媽說二十塊錢是我們全家兩天的飯錢,我爺爺說二十塊錢是他幹半天農活的工資,我奶奶說她不知道二十塊錢能幹什麼,因為她的口袋裡從來沒有超過二十塊錢,我覺得二十塊錢能買二十包泡麵,每天中午吃一包能夠我吃二十天的。”

這就是二十塊錢的價值。它可以變成半隻烤鴨,也可以變成一包香菸,可以變成一天的零花錢,同時也能變成半天的工資,二十天的飯錢以及那忍著病痛的身軀無論如何都難以觸碰到的夢。 那4000塊錢可以幹什麼? 要知道4000塊錢可能是一個普通上班族一個月不請假不遲到的工資。 4000塊錢也可能是一個普通農戶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幾畝地的收入。 4000塊錢差不多是很多大學生一年的學費。

浙大新生因生活費與父母爭吵、4000塊沒法活: 富人的孩子都是寵的

點選載入圖片

豬肉若是按13一斤計算,4000塊可以買上一頭三百多斤的豬。 泡麵4元一桶,可以買1000桶泡麵,一天吃3桶可以吃近一年。 你一個大一新生開始就將自己的生活費標準定位在4500,以後可能還會不定時地要求漲一下…… 如果你的父母是生意人,家裡資產豐厚,400的生活費並不多,但是你也要明確一點,父母無論有多少錢,都是父母努力打拼的結果,與你無關,父母對你的付出與栽培是為了你可以成長的更好,不是理所當然。 如果你的父母是工薪階層或是農民,希望你也可以看清這4000多塊錢在你家總的月收入中所佔比例是多少?刨除房貸、車貸以及日常花銷以外,這4000多塊錢又佔剩下的財產的比例是多少?

其實也不是多大的事,這個還是看家庭收入的,收入高多給一點也無妨,收入低就少一點了。看這文章裡父親覺得每月4000夠了,母親和兒子覺得不夠,母親應該是知道家庭收入的,再多給點也沒啥。如果家庭收入不高,母親也會站在父親這邊的。所以看家庭具體財務情況了,不需要太多討論,你一個月家裡就收入4000,你全給孩子了,大人喝西北風啊

我一個同學和他女朋友兩人一身的巴黎世家,每件衣服都幾千塊,穿的鞋子沒有低於五千的,拖鞋都買的兩三千的巴黎世家。在學校自己組裝的一臺電腦,TM的用了四張3080ti顯示卡,一張當時至少兩萬多。你說有這樣實力的家庭,一個月只給四千,他爺爺奶奶答應嗎,他親戚朋友不說閒話嗎,家裡親戚朋友聚會一問只給四千!不說他家裡怎麼摳摳搜搜給這麼點?我只能說別人生活條件擺在那裡普通人無法企及,也不必介懷,高產有高產的給法,小康有小康的給法,真要講大學生一個月多少夠普通生活,家裡給五百,自己賺七八百夠生活了

每個人的家庭情況都不一樣,一個人在家庭財力允許的範圍之內,只能花400,或者能夠花4000、40000甚至更多,都沒有什麼問題,這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沒有一個普世的標準,並且無法用這個所謂普世的標準來限制別人,亦不存在所謂“別人還在啃饅頭,你竟然花天酒地”的道德譴責,更沒有所謂“苦難能夠造就人”的俗濫雞湯。

浙大新生因生活費與父母爭吵、4000塊沒法活: 富人的孩子都是寵的

點選載入圖片

但是,上大學意味著,一個人獨立的人生旅程真正開始了,所謂長大,所謂成熟,所謂見天地,大學就是一個開始。當你獲得一份對比很多人來講不算差(甚至好得多)的生活費卻還不滿足、因為父母不同意加錢就到處埋怨,而別人卻在一份少得多的生活費上不怨天尤人、並且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的時候,你的人格的完整就比別人晚了,你的成熟就比別人晚了,你對於社會的適應節奏就比別人慢了。一個在家庭財力範圍內合理地拿到400的人和一個拿到4000生活費的人,其實都應該是這樣的在態度:感恩,知足,有追求,錦上添花靠自己。

所以,求助資訊說到底就是一個“巨嬰”在說夢話,巨嬰本來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巨嬰本來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可以突然以前的規則不靈了,於是心靈受到了傷害,生活受到了挫敗。發文的行為和行文字身,足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評價:如果不是不成熟,那就是不要臉。

雖然,作為父母,有責任也願意花錢供孩子上大學,但是,這屬於道德要求,而並非法定義務,尤其,這其中並不包含滿足孩子的一些無理、過分的要求。在校大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從某種意義上屬於“啃老”一族。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供養成人,支付了不菲的學費後,還要每月提供金額不低的生活費。這個大一女生非但沒有設身處地地體諒父母、感恩報答,還諸多挑剔、要求不斷。

浙大新生因生活費與父母爭吵、4000塊沒法活: 富人的孩子都是寵的

點選載入圖片

可以看出,雖然這個男生已成年,但卻是一個“巨嬰”。她不但經濟上極度依賴家人,甚至思想也未曾“斷乳”,覺得媽媽每月給自己4000元生活費是理所應當的。而在當今社會,這種“巨嬰”不止個別,而是千千萬萬個。一個巨嬰,學習成績好有什麼用,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好歹是成年人了,平時不能去勤工儉學嗎,同樣是上大學,我家親戚的孩子一個月一千五都用不完,人家兼職的錢都夠自己生活費了,親戚家條件其實算蠻好的,二線城市中產階級家庭,媽媽是工程師,爸爸是大學老師,但是他們從來不慣小孩,小孩也蠻優秀的,考上了北京,好像是導演系的,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教會小孩獨立自主,對小孩將來也很有幫助

我上大學的時候是07年,每個月生活費大概是500,約等於現在的1200到1500吧。那時候每個月吃飯就不能玩電腦,玩電腦就不能吃飯。我仔細琢磨了一番,我覺得我就是餓死也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也不可能不玩電腦。於是我每個月月初就把錢存網咖,然後啃大餅。因為我是本地人,就靠週末回家吃飯續命,搞得我大學時代全是他媽饑荒的記憶。但唯獨我就沒想到有一個多找父母要錢的選項,腦子裡根本沒有這茬。

為什麼呢?

第一點就是我小時候我要啥我爸媽都不給我買,久而久之我就覺得他們根本不可能給我錢,要錢就是自取其辱。

第二點就是高中的時候有一次我爸和我鬧矛盾,說如何如何他就給我買手機,我當時就回了他一句:不為五斗米折腰。

這個男孩覺得4000合適,能張嘴,敢張嘴,說明這輩子就是寵過來的。寵其實沒啥問題,你是家長,你自己有權利決定如何教育孩子。 但你一定要為你的行為負責。 我現在其實有點感謝我爸媽,首先我根本就不會花錢了。什麼消費習慣都沒培養起來,一個月給我超過2000我都不會花。 再就是讓我覺得臉更重要,你不給我錢是你的事,但我小香豬就是死,就是從這跳下去也不會給你低頭的。因此我和我爸一直沒有經濟聯絡,他有錢的時候我沒沾光,後來他破產我也沒受影響。 把自己的幸福靠在別人身上太不靠譜了,這個姑娘以後會知道的,到時候再怨父母,不如早點撕,搞清楚如何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