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他孤身一人走進終南山,後來成為一代宗師

人生最怕碌碌無為一事無成,但是現代社會更怕的是年少無為大器晚成,這是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比起大器晚成更多的人都更青睞年輕時的一時榮耀。可是也有那麼一部分人,他們就很好的

繼承

了中國傳統精神中的匠人精神,不在乎聲名利益一心只追求夢想。

就像我們經常會聽到的一句話一樣,只要在一件事情上集中精力的堅持十年,那麼一定會得到了不菲的回報,在這個行業中即便不能成為頂峰也必定會有所小成。

就像林散之一樣,1934年,他孤身一人走進終南山,後來成為一代宗師。他是天才嗎?也不見得,但是他必然是為了追求夢想而苦苦堅持的人,他堅持了十年或許沒有起色,堅持了二十年或許不被人所知。

可是就是那份匠人精神支撐著他堅持了一輩子,最後在他晚年的時候終於聲名鵲起,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一代宗師,這就是堅持的魅力,也是努力的成果。

1934年,他孤身一人走進終南山,後來成為一代宗師

林散之

一、少年無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

發現

一個現象,那就是大型的機場或者是車站內都會設有書店,在這些書店中賣的最多的書除了紀念品之外就數成功學的書最暢銷了,這就是幾年前總是被大家討論的機場成功學。

如果熟悉林散之的人一定會覺得,把林散之的成功之路放在機場成功學中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因為林散之的一生真的非常的勵志,在他的生活中除了滿足生理需求的吃飯睡覺等事情以外,剩下的所有精力都用在瞭如何追求自己的夢想上面。

要說林散之在治學之路上到底有多堅持,看他給自己定的人生格言中就能明確的感受到了,他一直用“不及,非人也”來激勵自己,還給自己起了個號叫做“三痴生”。

無論是格言還是號都表現出了林散之的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所以林散之最後之所以能夠成功,與他這種堅韌不拔的毅力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1934年,他孤身一人走進終南山,後來成為一代宗師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個道理就是笨鳥先飛,這一點用在林散之身上也是非常貼切的,他出生在江蘇的一個村子裡,家裡兄弟很多,而且從小就對塗鴉畫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不幸的是在林散之幼年的時候因為生病導致他左耳微聾,從此之後林散之就落下了終生殘疾的病症。

即便身體受到了創傷,但是林散之對於學問的痴迷卻未受到任何影響,在他六歲進入私塾讀書開始就非常的發奮努力,到十三歲那年就已經博覽群書,能寫文章了。

後來林散之的家庭再生變故父親病逝,之後自己也是身患惡疾,再加上時代的動盪,可以說所有的客觀條件都在向林散之表示他的夢想是不會實現的,所以此路不通另尋出路吧。

可是林散之卻不為其所動,只是認定了這一個目標,都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林散之可謂是到了黃河就想辦法渡河繼續向前。有的時候無論多麼天資聰穎的孩子,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之後都會泯然眾人,可是往往那些笨鳥先飛只知道拼命努力的人卻站上了巔峰。

可是即便林散之這麼努力了還是沒能達到自己目標,自己在學問之路上的成績還是平平淡淡,沒有大的波浪。不過幸運的是在此期間他遇到了一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也是給了他非常大指引的人,那就是黃賓虹。

1934年,他孤身一人走進終南山,後來成為一代宗師

黃賓虹

二、大器晚成

在1934年的時候,也就是林散之36歲這年,他聽從了黃賓虹的指引決定遊學中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林散之所要完成的遊學並不是大家普遍現象裡的遊覽中國各大河山這麼簡單。

真正的遊學是不借助現在這些發達的交通工具,憑藉著自己的雙手雙腳和雙眼去真聽真看真感受這個世界,這不僅是對知識面的拓廣和深究,還是對遊學之人身體和精神的修煉,所以林散之的這場遊學使他成長的非常快。

在遊學的過程中他得到了非常多的寶貴的學習資料,並且逐漸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定位,尤其是他的草書與之前有了絕對的反差,變得非常的飄逸灑脫,果斷,沒有一絲拖泥帶水,這也許就是遊學給他的啟發,不僅是文學作品上,就連人的精神世界也都得到了一次昇華。

但是這些成績對林散之來說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讓他名聲大噪的是在他74歲的時候,也就是1972年的中日書法交流的時候。

1934年,他孤身一人走進終南山,後來成為一代宗師

在交流會開始之前日本人非常的狂妄,說中國沒有人能夠匹敵,可是後來林散之就憑藉著《偉人詞·清平樂會昌》打臉日本,等到林散之的作品在報紙上刊登之後立刻引起了轟動,於是林散之的名字印入了所有人的腦海中,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畢生的夢想,成為了一代宗師。

有了這次的開門紅以後,林散之更多的優秀作品都得到了展示,也都獲得了很大的讚譽,他在書法界的地位也是一飛沖天,成為了大家爭相報道的大師。

至此可以說林散之大器晚成,也可以說厚積薄發,甚至可以說是一炮而紅,可是這些對林散之來說不過是過眼雲煙,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影響。

他也沒有因為這個原因而沾沾自喜或者是自命不凡,反而是迴歸到了以前的生活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繼續研究自己的學問。

1934年,他孤身一人走進終南山,後來成為一代宗師

在此期間林散之又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叫做“左耳”,有兩個用意,一是自己的左邊耳朵確是是有些失聰,二是因為他不願意聽到那些來自外界的花言巧語。在林散之看來,自己就是一個做學問的人,不需要那麼多的關注,也不需要向誰證明什麼。

其實在林散之因為書法而聞名之後大家也發現了他其他方面的才能,那就是詩和畫,對一個文人來說詩、書、畫能夠做到樣樣精通,樣樣頂尖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但同時也是一個文人最高的追求,顯然林散之就已經達到了這個最高級別。

所以縱觀林散之的一生,我們可以知道很多時候不成功只是因為不堅持,不過這個堅持也不是盲目的,首要的前提是要對自己以及自己的目標有明確的認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