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資本下場造車,汽車,還有邊界嗎?

如果要說今年上半年汽車圈最重要的一件事,那應該就是上個月剛剛過去的上海車展了。在本次上海車展上,各大汽車廠商共舉辦了上百場新車釋出會,其電動化規模遠超歷史上任何一次車展。造車風口之下,網際網路大廠蜂擁而入的景象,像極了十年前各品牌扎堆做智慧手機的一幕,隨之而來的“百車大戰”呼之欲出。

走入2021年,造車這個詞變得更加廣泛,除了傳統車企和新勢力之外,網際網路企業的到來又掀起了新一波造車浪潮。在雷軍宣佈了造車是他人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後,360也宣佈和哪吒合作造車,再加上此前爆出的滴滴造車計劃以及華為、阿里、百度宣佈親自下場造車,2021年還沒過半,就已經有6家網際網路企業趕上造車的風口。

各路資本下場造車,汽車,還有邊界嗎?

還不僅如此,就在昨天,“貨拉拉啟動造車”的訊息也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在評論區最常看到的一句話就是:“現在只要有錢或者能融資就能造車了。”隻言片語中,充滿著對於“造車”這個詞的“輕視”,其實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並不來自造車本身,而是造車的物件,在“人人造車”時代,整個汽車環境會讓人不自覺的懷疑:造車,真的那麼容易嗎?

答案肯定是不然,作為複雜度極高的工業技術結晶,汽車的各個生產製造環節都有極為嚴謹的流程,即便如今的電氣化的確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機械層面的一些問題,但軟體定義汽車時代也絕對不是“一個手機加四個輪子”這麼簡單。智慧化會改變市場需求和競爭策略,這無可厚非,但是短期內也絕不會改變車的本質。

各路資本下場造車,汽車,還有邊界嗎?

既然造車並非易事,那麼吸引大多數資本下場造車的原因也就很清楚了,就是這個市場巨大的紅利。拿

特斯拉

來說,2020年特斯拉一共賣出了50萬輛車,如果單論銷量只有

豐田

同期銷量的1/20不到,但是市值卻達到了豐田的數倍,而這也足以見得市場給予造車新勢力的預期和估值有多大空間。

各路資本下場造車,汽車,還有邊界嗎?

巨大的紅利之下,各路資本蜂擁而至,更有甚者初來乍到就打著顛覆傳統車企的名號,將傳統汽車貼上“老舊燃油車”的標籤,而這些新造車勢力企圖顛覆傳統車企的邏輯也很簡單,就是有錢。造車所需的各種硬體全部靠供應商,沒有技術就花大價錢去挖人才,用心的再配上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造車這件事就成了。

但是,過去的很多例子都說明了,“有錢”只是造車的基礎,如果想真正造出一臺順應時代、滿足使用者的智慧車,所要經歷的市場調研、產品開發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週期,在這個過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是個無底洞。所以,對於那些只准備好了錢就張口閉口說顛覆傳統車企的新造車勢力來說,所謂的顛覆,究竟是真的想革新整個行業,還是想打著這個幌子來圈錢呢?

各路資本下場造車,汽車,還有邊界嗎?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那些被貼上“老舊燃油車”標籤的傳統車企,真的有那麼“傳統”嗎?眾所周知,在汽車市場想要立足,技術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專利就是技術的最好體現。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專利20強企業榜單中,傳統車企佔到了多半以上,其擁有的專利數量也遠超新造車勢力,這也證明了到目前為止,關於新能源的大多技術專利都掌握在傳統車企手裡。

從產品端來看,今年傳統大廠紛紛發力,以大眾的ID系列為例,在全新的電動化平臺下,

擁有目前主流的智慧化配置,而這些大廠在駕駛調校方面又有著充足的經驗,在行駛層面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最後綜合續航里程、價格以及品牌等因素之後,給所有新勢力展示出了傳統大廠的硬核實力。

各路資本下場造車,汽車,還有邊界嗎?

智慧化汽車時代需要顛覆,但絕不會那麼容易,造車同樣也有門檻,不是人人都能跨過去。當下汽車行業發生的變化,主要由智慧化時代滿足人類移動出行的需求所引起。技術的發展已經讓汽車由傳統的交通工具演變成智慧化的出行方式,從智慧手機到智慧家居再到智慧駕駛,汽車已經串聯起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汽車現在已經不是簡單進化,而是從簡單物種到智慧物種的進化,在這個過程中,汽車,還有邊界嗎?

注:以上圖片來源於品牌官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