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緩行,廣汽豐田的微增才更有意義

中國車開始進入傳統的市場淡季。回顧過去的一個月,終端市場所顯露出的平靜意味,似乎也在預示著這一切的到來。不過,當上汽集團以同比下滑14。02%的銷量成績,尷尬地揭開了今年車市進入下半程的序幕,另一邊,以廣汽豐田為首的日系合資企業,依舊在維持著良好狀態,來應對接下來太多的不確定性。

對於剛剛過去的5月份,據廣汽豐田官方公佈的資料顯示,其當月累計銷量達到了72260輛,同比仍微微增長了5%。而截止到5月底,廣汽豐田今年以來共計售出了349066輛,整整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對此,市場對豐田品牌的認同是一方面,相信更多的也離不開廣汽豐田對大環境的積極應對。

當市場緩行,廣汽豐田的微增才更有意義

C-HR EV 點選瞭解詳情

不可否認,自從豐田TNGA全球架構匯入後,廣汽豐田旗下出自該一平臺的新車型,都拿出了非常穩定的表現。在

凱美瑞

(配置

|詢價)

雷凌

(配置

|詢價)

的領銜下,廣汽豐田TNGA家族,於上月繼續交出了同比增長13%至55064輛的成績。

具體到車型方面,全新凱美瑞銷量16310輛,同比微增5%;雷凌家族月銷23723輛,同比增長15%。而除此之外,SUV陣營的

C-HR

(配置

|詢價)

和威蘭達也分別交出了5589輛和9572輛。

的確,無論是出於市場環境的複雜和自身產品體系的考慮,這兩款車型從始至終都未將銷量作為衡量得失的第一要義。而相比之下,在面對有著競爭關係的本田繽智/XR-V和皓影/CR-V時,C-HR和威蘭達也遠未在銷量上顯得如此咄咄逼人。

當市場緩行,廣汽豐田的微增才更有意義

C-HR EV 點選瞭解詳情

C-HR EV

C-HR EV

22。58-24。98萬元

4。27萬

詢底價

凱美瑞

凱美瑞

17。98-26。98萬元

0。79萬

詢底價

雷凌

雷凌

11。38-15。28萬元

1。95萬

詢底價

可依照豐田的邏輯,不盲目擴張其實是保證合資公司得以健康發展的前提之一。換言之。你可以認為,銷量才是評價企業優劣的唯一標準,然則,對於廣汽豐田來說,那些漸顯雛形的戰略,唯有在經歷市場檢驗後方可落地。

這不,自今年起,我們看到了中期改款的凱美瑞已上線,看到了全新第四代漢蘭達登陸中國,亦能看到威蘭達插電混動車型和C-HR雙擎混動車型於近日接連上市了。而這又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廣汽豐田的TNGA產品線已然進入了下一階段的換新週期。

整個5月份,廣汽豐田的混動世家共計售出了13177輛,同比增長了60%。這一成績在現在的市場中,無疑是極為亮眼的存在。但就像我們在上個月看到的,全新家族成員的加入,勢必會將這一數字繼續擴大。

當市場緩行,廣汽豐田的微增才更有意義

C-HR EV 點選瞭解詳情

還是那句話,哪怕是針對CH-R,上市至今月銷量總在5000輛左右徘徊的它,在廣汽豐田體系中扮演的並非是核心角色。但為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用車需求,如今,組建出全動力體系的C-HR在提升整個廣汽豐田品牌價值上仍將有著彌足的增益。

也許外界總在誤解,豐田在新能源發展的大道上,一直是被人推搡著向前。從推廣插混車型到基於真正的純電平臺研發新車,豐田的步伐從未表現出像大眾汽車那樣激進。但別忘了,豐田之所以成為豐田,從不是由留於表面的淺顯認知所能推演的。

就拿廣汽豐田旗下的核心SUV漢蘭達為例,在這個生命末期,都沒把“沒有優惠”、“沒有現車”的標籤摘下。7834輛的單月成績,相比之前雖有所下滑。可在這個時間的節點上,作為廣汽豐田下唯一一款不是TNGA平臺的車型,漢蘭達所得到的,早已超出了行業的天花板。

當市場緩行,廣汽豐田的微增才更有意義

新產品方面,6月6日,廣汽豐田凌尚上市,新車是基於TNGA打造的全新緊湊型車,定位介於雷凌和凱美瑞,它的出現,將進一步助力廣汽豐田征戰緊湊型轎車市場,推動廣汽豐田銷量的提升。

畢竟隨著汽車消費越來越多元化,消費者在購車時的選擇也開始分流,市場細分再細分已是必然。那麼,對於廣汽豐田來說,更加側重消費者的多元化選擇,推出不同系列、空間和配置的產品,也就成了大勢所趨。

想必,凌尚就是衝著這種趨勢而來。15萬級“躍”級轎車的定位、豐田TNGA全球架構加持,本年度最受期待的合資轎車之一,諸多標籤環繞,或將讓潛在的消費者對這款新車產生一定的興趣。

當市場緩行,廣汽豐田的微增才更有意義

與此同時,第四代漢蘭也於6月開始預售,透過對個別廣汽豐田的門店瞭解下來,由於是全新換代車型,且將搭載全新的混動系統等最新技術的緣故,前來預定的客戶也不在少數。

總之,2021年已經過半,我想,廣汽豐田過去一年所積攢的經驗和底氣,也將這一時刻成為抵禦市場波動的有力武器。5月微微增長的銷量成績,對於一直高歌猛進的廣汽豐田來說,是否是一次出色的發揮並不重要。因為,面朝即將出現火力四射的未來,廣汽豐田似乎勢在必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