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給自己臉上貼金”,吉利只能排第二

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25年前的春晚上,由趙麗蓉和鞏漢林兩位表演藝術家,透過幽默搞笑的小品來諷刺資本市場那些誇大營銷的現象。像“群英薈萃、蘿蔔開會”這樣的句子,直到今日依舊記憶猶新。背後反映的,就是人們對過分“營銷包裝”的厭惡,那麼在汽車市場有沒有這種現象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論“給自己臉上貼金”,吉利只能排第二

捆綁沃爾沃,“偷換概念”的吉利

很早之前,吉利收購沃爾沃,為自己衝擊高階市場買來了一張船票。如今已經到了“兌現”這張船票的時候了。最開始透過領克這個品牌來測試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沒想到這一屆年輕人很給面子,聽說有沃爾沃的技術,再加上本身就比較符合年輕人口味的營銷手段,讓領克在市場上大火了一段時間。

論“給自己臉上貼金”,吉利只能排第二

嚐到甜頭的吉利,馬上把這個套路套用到了

吉利汽車

身上,並宣佈和沃爾沃聯合開發,對外公佈造車平臺架構、驅動技術有沃爾沃技術加持。同樣引起了消費大眾的圍觀下訂,很多人都誇吉利良心。

論“給自己臉上貼金”,吉利只能排第二

然而,吉利使用了沃爾沃的驅動技術,但並未完全採用和沃爾沃相同的供應商,很多人覺得自己買到的是廉價閹割版的沃爾沃,事實上,拿到手的還是純粹的吉利。就像很多年之前,國產發動機用了三菱的技術,卻鮮有主機廠強調這件事兒,為什麼?因為並不能給自己臉上貼金,而吉利和沃爾沃就不一樣了。

捆綁大眾,“德系韻味”的江淮

江淮汽車

主要是靠商用車市場來維持盈利的,儘管在suv最火的那幾年,江淮乘用車也有不錯的表現(當時眾泰都能盈利,你想想那個遍地黃金的時代),然而隨著中國汽車市場供需關係發生變化,江淮的乘用車也面臨著被市場邊緣化的困境。

論“給自己臉上貼金”,吉利只能排第二

大眾橫插一腳,讓江淮看到了新的機遇。馬上重啟乘用車部門,趕鴨子上架似的打造出了思皓系列產品,幾乎所有的營銷內容中,必然要提到這款車和大眾“共線”生產,駕駛起來底盤有大眾技術參與。說到這裡,我想跟大家聊聊“共線”這件事兒,說白了就是共用一條生產線嘛。這事兒不新鮮,一些代工電子廠生產不同品牌的手機,也經常共用一條生產線(保證成本最優),但造出來的東西卻有著雲壤之別。

論“給自己臉上貼金”,吉利只能排第二

但是江淮硬要拿著這個說事兒,我覺得就有點對不住消費者了。誤導不誤導消費者先放一邊,這給自己臉上貼金的本事,讓吉利看了都要甘拜下風。

不過,你反過來想大眾為什麼要選擇和江淮合作呢?江淮想借用大眾復活自己的乘用車市場,而大眾則是想利用江淮為未來進軍商用車當跳板,顯然,在這層關係中江淮是佔不到便宜的。

論“給自己臉上貼金”,吉利只能排第二

結語:市場上當然不止這兩個喜歡給自己臉上貼金的品牌,如果給他們排一個名次的話,我認為江淮的“不要個Face”程度要排第一,吉利自然是要排第二的,至於第三名嘛,那自然是

寶沃

了,為什麼寶沃才第三?因為已經入土半截了,算是一個“不要Face”還沒能活下來的倒黴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