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畫一隻“縮頭鷹”,卻賣了2.7億,放大8倍,專家:看看鷹眼睛

古人愛畫鷹,齊白石、李苦禪筆下的鷹,或是雄奇霸悍、或是清俊颯爽,但在潘老筆下,卻一改往日畫家對雄鷹的偏愛和讚美,專挑病鷹描寫。他的一幅《鷹石山花圖》在2015年春季拍賣會上拍出了2。7億的天價,這幅畫中描繪了一隻蜷縮在石頭上、縮著腦袋的老鷹,看起來病懨懨的,沒有生氣。

畫家畫一隻“縮頭鷹”,卻賣了2.7億,放大8倍,專家:看看鷹眼睛

鷹,乃倨傲、犀利的動物,人們描繪它時,都喜愛他大鵬展翅的一面,少有人會關注其消極、不適的狀態。而潘天壽為何會關注這樣的一隻鷹呢?這要從潘天壽的對傳統美學的情懷說起。潘天壽對於中國傳統美所強調的“氣韻”、“壯美”的堅持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人民網稱其是“傳統繪畫最臨近而終未跨入現代的最後一位大師”。

畫家畫一隻“縮頭鷹”,卻賣了2.7億,放大8倍,專家:看看鷹眼睛

《鷹石山花圖》創作於上世紀60年代,而這個時期,西方繪畫技巧傳入中國,對東方國畫、山水畫著墨的筆法產生了衝擊,堅持傳統美的潘天壽為了證明國粹之精華優於西方,為了將韻之味展現給大家,從而創作出這樣一幅“病鷹”圖。那麼畫一隻生病的“縮頭老鷹”就值2。7億嗎?專家指出:放大8倍,看看老鷹的眼睛,就知道值了!原來這幅畫中隱藏著鷹的一個殘忍卻又重要的選擇。

畫家畫一隻“縮頭鷹”,卻賣了2.7億,放大8倍,專家:看看鷹眼睛

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會逐漸開始老化,無法準確捕捉獵物,喙也會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無法靈活捕食。與此同時,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從而煽動翅膀對於它來說十分困難,飛翔,這個如同家常便飯的行為,不再輕鬆,失去翅膀的老鷹意味著什麼?在人的眼中,也許意味著苟延殘喘的等待死亡。而這時,老鷹需要做出一個選擇,一次“浴火重生”的歷練。

畫家畫一隻“縮頭鷹”,卻賣了2.7億,放大8倍,專家:看看鷹眼睛

這次歷練會長達150天之久,人們將其稱為“苦行僧”式的修煉:老鷹需要在一個保證足夠安全的懸崖築巢停留,透過反覆的磕碰、撞擊堅硬的岩石,將自己老化的鳥喙淘汰脫落,這是一個痛苦而又亟需毅力的過程,鳥喙脫落後,等待新的鳥喙長出,再用新的尖銳的鳥喙拔掉老化的指甲和羽毛,而這期間,老鷹不但無法進食,還需要持續的折磨自身,但若是堅持過去,老鷹就相當於擁有了第二次的生命。

畫家畫一隻“縮頭鷹”,卻賣了2.7億,放大8倍,專家:看看鷹眼睛

徐悲鴻畫作

潘天壽所描畫的鷹正是經歷這一過程的狀態,專家評價這幅畫的點睛之筆在於老鷹的眼睛,它的眼神卻非常犀利,充滿了對未來的堅定和對於苦難的隱忍。這極具表現力的傳神描畫,讓這隻鷹瘦弱的軀體下隱藏著巨大的力量。利爪重生展新翅,萬里長空任馳騁;新喙遍嘗天地餐,高壽七十群鳥妒!這幅畫不僅是讚美鷹的堅強、雄壯,其實也是將中國傳統藝術比作雄鷹,事物的發展總是有起有落,但精華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中國的傳統需要人去堅持,而只要堅持,便有那“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天!

除卻老鷹的描述,畫中對於周圍植被的描述也是注重墨著色的淺淡對比,畫中的樹枝有粗有細,有的濃墨渲染,有的卻細細勾畫,從而營造空間感與意象。將中國筆墨技巧中對“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把握得非常得當。

畫家畫一隻“縮頭鷹”,卻賣了2.7億,放大8倍,專家:看看鷹眼睛

1966年,69歲的潘天壽經歷了批判和打壓,而他從頭到尾一直堅持,遊鬥期間,他身體不適幾次病倒,在病中留下了“莫此籠縶狹,心如天地寬。是非在羅織,自古有沉冤。”的詩句,以證自身清白。沒過多久,這位心氣高傲、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便與世長辭。他的離去也像是老鷹一般,即使衰弱也不會像現實低頭,直到最後他也在盡力一搏,只為證明其“志在千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