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色鮮潤,體度如生:評蘇漢臣繪畫風格

兩宋時期,社會發展、經濟繁榮,藝術文化多姿多彩,加之統治者熱衷於繪畫,使得宋代繪畫藝術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蘇漢臣作為風俗畫家,主要活動於北宋末至南宋初,曾到宋畫院寺待詔之職,宋室南渡後在紹興畫院中復職,他擅長畫佛道、仕女等題材,尤其精於嬰戲題材繪畫。

著色鮮潤,體度如生:評蘇漢臣繪畫風格

隨著嬰戲題材的不斷成熟,宋代湧現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畫家,蘇漢臣即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蘇漢臣(1094—1172〉,北宋宣和年間擔任畫院待詔,南宋紹興年間官復原職,後在孝宗隆興年間授承信郎,其人物畫師學於同為畫院待詔的劉宗古,善畫人物、仕女,亦作道釋宗教畫,形象刻畫細緻工整,著色秀潤清雅,尤其長於繪製嬰孩戲耍情景以及貨郎題材,均有得神之貌,並以嬰戲題材最為著名,在中國古代人物畫發展過程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夏文彥在《圖繪寶鑑》(卷四)中就曾記載:“蘇漢臣,開封人,宣和畫院待詔,師劉宗古,工畫釋道,人物臻妙,尤善嬰兒。”

著色鮮潤,體度如生:評蘇漢臣繪畫風格

而對於蘇漢臣所繪製的嬰孩形象,畫史上亦有評價,明代顧炳在他的《歷代名公畫譜》記載:“漢臣製作極工,其寫嬰兒,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於言笑者,可謂神矣。”可見,在蘇漢臣所繪製的嬰兒形象中,是以工筆寫其形的,又透過著色來達到“體度如生”的地步。

著色鮮潤,體度如生:評蘇漢臣繪畫風格

《秋庭嬰戲圖》中,蘇漢臣以細膩的筆法,描繪姐弟二人在庭院中玩著推棗磨的遊戲,所繪孩童無論從頭髮、眉目、衣飾,都精心刻畫,絲染兼備,而且變化極為豐富,以長而圓潤的線條畫出衣紋,再仔細點染衣服上的花紋,不僅畫出了質料的柔軟細緻,更賦予了衣服華麗的質感。這些細微的處理,使得嬰孩豐潤、柔軟、細緻的模樣,躍然於紙上,令人心生愛憐,寫實的程度幾乎可以用栩栩如生來形容。

著色鮮潤,體度如生:評蘇漢臣繪畫風格

後世也有以嬰戲為題的畫作,但多繪眾孩群嬰戲耍之場景,似此精細刻畫神情者,實屬不多。讓觀者更為驚歎的是,就連院落中的兩個圓凳也被描繪得精妙細緻,結構準確,可以說與真實物體毫釐無差。畫中的山石花草用線細勁而又富有輕重、長短、轉折頓挫的變化,自然流露出畫家深厚的花鳥繪畫功力。從這幅畫中,觀者不僅能夠體味出畫家的人物畫功底極為深厚,還會為畫家的花卉、山石、木凳等物的刻畫精細而折服。在宋代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界畫等繪畫門類並盛的時代背景下,風俗畫家從各繪畫門類中汲取多種營養,故而造就了風俗畫的多姿多彩。

著色鮮潤,體度如生:評蘇漢臣繪畫風格

在南齊謝赫所著的《古畫品錄》中所闡述的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移模寫。‘呀,汛胃``經營位置”就是刻`面處所說的繪畫的章法構圖。一幅畫的構圖就是繪畫的提綱,構圖必須花心思去安排,把構圖與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結合在一起。

著色鮮潤,體度如生:評蘇漢臣繪畫風格

在構圖上蘇漢臣很是注重,其畫面整體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三角形構圖,背景與人物的關係有序協調,主體與之外的物象處理的十分得當。畫面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兒童與圓凳的處理,特別引人注目。擺放著玩具的圓凳與兩個孩子形成構圖上的呼應,使畫面顯得既輕巧又穩定。使得畫面更有空間感的莫過於雛菊從畫外,兩個兒童位於畫面的畫眼之處,使得畫面左下方有東西平衡了畫面,直立高聳的巨石在支撐畫面的同。

著色鮮潤,體度如生:評蘇漢臣繪畫風格

蘇漢臣是宋代風翻畫典型的嬰戲題材畫家,描寫兒童的生活活躍的場景,可愛的兒童形象,為宋代風俗畫增添了絢麗的篇章。他筆下的兒童無邪、稚態可掬、活潑可愛,對錶現風俗與兒童靈性起到典範作用。《秋庭嬰戲圖》堪稱一個時代兒童繪畫作品的代表,對後世嬰戲題材繪畫在物態、構圖、賦色上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