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料理進化,古人喜歡吃的食物,你喜歡吃麼?

古代中國,是世界史上農耕文明最長久的國家之一,在農耕文明的加持之下,中國人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華夏文明。

不過歷史在不斷髮展,農耕文明當中,耕作的物件在不斷地變化,古人每天餐桌上的食物也是在不斷地進化,行至今日,我們已經無法想象古人以何種食物作為美味珍饈了。

穿越千年的料理進化,古人喜歡吃的食物,你喜歡吃麼?

鐵犁牛耕

讀了下文,或許您會有些感嘆。

一、主食的發展史——從粟到麥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所謂的粟,便是現在的小米。在北方很多石器時代的考古發掘現場當中,都會發現粟的影子。

秦漢之前,平頭百姓餐桌上的主食基本上都是小米飯。其實麥子也在新石器時代時傳到了中國,但是古代中國人很顯然不喜歡這種食物。因為磨製麵粉的技術還並未出現。

秦漢時期,政府也曾透過政治手段來強行推廣小麥種植,以求能獲得更多的糧食產量,但效果卻並不好。原因很現實,小麥飯實在是難以下嚥。在麵粉還沒出現的時候,吃小麥飯的人只有兩種:第一,想在肉體上折磨自己的修道之人,第二,那些覺得小米飯太貴,而小麥飯便宜的守財奴。

穿越千年的料理進化,古人喜歡吃的食物,你喜歡吃麼?

這種情況直到東漢時期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隨著石磨的出現,人們學會了將小麥變成麵粉的方法,自此之後,麵粉,逐漸席捲了中國北方。北方人開始嘗試粟麥複種,儘可能讓自己的餐桌更加豐富。不過,收成時候,麥子是留給自己的,而粟則是拿來交地稅的。

隨著麵粉的出現,“餅”這個字,也逐漸地走到了北方人的字典當中。當時的人們喜歡吃一種名曰熱湯餅的食物,實際上就是打滷麵片。人們對於熱湯餅的喜歡,簡直到了極限。西晉有人描寫這種食物“行人失涎於下風,童僕空噍而斜眄,擎器者舐唇,立侍者乾嚥。”是不是有一種特別強的畫面感。

《世語新說》裡記載了一個小故事,魏明帝看何晏生的通體雪白,就覺得這不是他的膚色,是不是塗了一些化妝品,於是就想了一個主意,大熱天的請何晏吃熱湯餅,何晏吃的是大汗淋漓,但身體膚色並未發生任何的變化,魏明帝因此感嘆,世間的確有人生的如此乾淨。

唐代的中央官食堂裡,夏季有冷淘,冬季有湯餅。都是以麵食為主的季節性加餐,官員們吃得不亦樂乎。

一直到宋代,北方人對於餅的喜愛程度依舊沒有減少,比如“炊餅”,不過,隨著歷史的演進,人們對於餅這個字,反而很少使用了,取而代之的則是“面”,面則一直使用到現在。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說的這種現象大多都流行於北方,南方人依舊是對大米情有獨鍾。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向南移民經歷過三次,伴隨著三次向南移民,北方人把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文化信仰都帶去了南方,南方人受北方人的影響很大,但偏偏沒有改變南方人喜歡吃稻米的習慣。

穿越千年的料理進化,古人喜歡吃的食物,你喜歡吃麼?

這也足見,稻米的魅力。

二、從燒烤到烹炒——味覺在隨著技術的發展而改變

炒,是現在中國人最喜歡的做菜方式。炒菜,是每個家庭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但是,在中國古代,遲至魏晉南北朝,人們並沒有炒這個概念。

想要做炒菜,必須滿足以下三點要求,首先需要有鍋,再者需要有油,最後需要有合適的燃料,但是很遺憾,在魏晉南北朝之前,這三點顯然是達不到的。

因此來說,古人吃飯,基本上是用蒸煮和燒烤。前者是菜和主食,後者是肉。

而且,調味品也嚴重不足。甘蔗製糖技術,是唐朝之後才引入的,醬油、菜油要到宋朝才出現,至於辣椒、番茄等新航路開闢後才出現的調味品,那就要等到明清才能邂逅呢。

無法想象古人在沒有炒菜技術和調味品的情況下能製出什麼樣的美味。

穿越千年的料理進化,古人喜歡吃的食物,你喜歡吃麼?

當然,古人也沒見過我們吃什麼,他們用豆豉醬汁調味,用鹽和醋來醃肉,飯吃得也還可以。

有錢的人們,自然可以烤肉來填飽肚子啦。魏晉南北朝之前,人們主要多吃豬肉、狗肉、雞肉等。“六畜”當中,牛是不能隨便吃的,因為牛要耕地,秦朝之後,有人如果隨意地吃點醬牛肉,那肯定是會被判刑的。

在漢朝出土的壁畫當中,殺豬殺狗的場面很多,可以想見當時人們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這兩種食材。

不過,自魏晉南北朝之後,遊牧民族大舉攻入中原,人們對於肉食的選擇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羊肉開始進入人們的餐桌且獲得了很多人的歡迎。在歷史的發展過程當中,羊肉甚至成為了皇家首選的肉食料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豬肉了。其實,在中國很多的醫學著作當中,都不認為豬肉是一種好的食材,《本草綱目》當中描述豬肉“弱筋骨,虛肥人,不可久食”,這也就難過很多皇室御廚有“不食彘肉”的規矩了。

不過,自清以後,豬肉又得到了統治者的喜歡,這也取決於滿族人特殊的口味了。

當然,肉這種東西在中國古代,於平頭百姓來講自然是珍貴的食材,有已經很難得了,就不挑是什麼肉了。陸游有言“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鄉村人,有肉有酒就好。

不過,這依然不是農民餐桌上的主要肉食,農民的餐桌上魚出現的頻率往往多於豬肉,畢竟獲取魚的方式和成本,要遠遠低於豬馬牛羊雞狗的成本。

而在古代,人們吃魚,唐宋之前,基本上以“膾”為主,所謂膾,就是生吃。

穿越千年的料理進化,古人喜歡吃的食物,你喜歡吃麼?

魚膾

不過吃生魚很不健康,尤其是寄生蟲太多,在歷史的進化過程當中,人們逐漸放棄了這種飲食方式。

其實中國有關於吃的文化還是很多的,有的在歷史的演進過程當中繼承了下來,有的則徹底湮沒在了歷史當中,如果我們穿越回秦漢或者是魏晉南北朝,品一品當年的玉盤珍饈,恐怕會讓我們覺得味同嚼蠟,難以下嚥。

賈思勰有一本農書叫做《齊民要術》,那裡記載了一些做飯的方法和主食,如果您感興趣,可以在網上搜一搜,準備食材做一做,那種穿越的感覺,一定很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