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物多樣性丨共同守護“神話之鳥”(中國環境報)

在我的家鄉寧波象山,有一種不為大眾所熟知的珍稀保護動物——中華鳳頭燕鷗。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全球總量只有100只左右,連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的1/15都不到。

保護生物多樣性丨共同守護“神話之鳥”(中國環境報)

中華鳳頭燕鷗。丁鵬攝

1861年,中華鳳頭燕鷗首次被發現,1937年最後一次被記錄,之後消失長達63年之久,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直到2000年在福建馬祖列島被重新發現有8只。由於數量稀少,蹤跡神秘,因此被稱為“神話之鳥”。

2004年,在象山韭山列島也發現了中華鳳頭燕鷗的繁殖群體。當時在國際範圍內引起廣泛關注,然而受到人為撿蛋的威脅和干擾,在經歷了幾次繁殖失敗之後,原在韭山列島繁殖的中華鳳頭燕鷗和數千只大鳳頭燕鷗自2008年起離開了韭山列島。

當時,中華鳳頭燕鷗在世界上只有兩個繁殖地,全球種群數量還不足50只。為了擴散種群,有效降低繁殖風險,提高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價值,保護區於2013年開展了中華鳳頭燕鷗監測與招引專案。保護區利用假鳥和鳥聲回放手段,吸引中華鳳頭燕鷗和大鳳頭燕鷗重回韭山列島繁殖。專案實施期間,至少需要兩名鳥類監測工作者,守護“神話之鳥”志願者行動應運而生。因工作關係,我成為志願行動的負責人,也是志願團隊的核心人員,參與此項志願活動的酸甜苦辣我再清楚不過。

保護生物多樣性丨共同守護“神話之鳥”(中國環境報)

志願者正在監測。

招募志願者是第一道難關。因為志願活動長達4個月,又是在孤島上開展工作,這擋住了一大批人的腳步。同時這又是一項專業度要求較高的活動,不是光有熱情就能幹,還需要具備鳥類、攝影、野外生存等方面的綜合知識。

志願者能否堅守又是一道難關。當志願者登上一艘小船在茫茫大海上顛簸兩個多小時,來到無人居住的荒島上,幾分鐘新鮮感過去後,馬上會面臨一大堆問題:搭帳篷,住板房,沒有水,沒有電,更沒有空調熱水器。巡島的時候不慎踩到蛇窩,清晨起來發現筷子大小的蜈蚣爬到衣服上,也是常有的事。我非常清楚地記得,有一個夜晚被蚊子叮醒後,發現地鋪上竟然有5種昆蟲。

生活上的困難還是小事,最讓人受不了的還是堅守幾個月卻遲遲不見“神話之鳥”,內心的期盼與絕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有好幾個人都堅持不了,很遺憾地提前退出活動。

守得雲開見月明。2013年,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等待之後,三千多隻大鳳頭燕鷗和19只中華鳳頭燕鷗成功被招引回韭山列島。這一訊息震驚了全球。國際鳥盟來信稱這是“值得慶祝和紀念的一年”,這是“世界招引歷史中最快生效和成果最豐盛的事例,如有神助”。

如今,志願團隊服務工作越來越正規,主要圍繞鳥類監測和鳥類環志展開工作。每年3月份,志願團隊透過媒體平臺釋出招募公告,召集4名鳥類監測志願者。志願者在5-8月的4個月裡,24小時值守海島,防止人員干擾,完成繁殖海鳥監測,維護島上設施裝置,確保繁殖海鳥監測等工作。

2015年起,為了解中華鳳頭燕鷗種群遷徙的狀況,我們開始招募志願者開展環志活動,每年招收30餘名。目前為止,已經有180餘名環志志願者參與,環志海鳥1200餘隻。

這些志願者既有本土各種職業人士,也有經國際鳥盟介紹和各地觀鳥組織介紹,來自美國、日本等地鳥類愛好者和科研人員,還有一些高校相關專業的學生。除了我本人之外,也有許多人已經連續兩年都來駐守或者參與環志了。大家為著內心同樣的期盼而堅守,為了讓珍稀物種得以延續和傳承。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象山韭山列島已連續9年成功實施燕鷗招引和監測專案,孵化出115只中華鳳頭燕鷗,佔世界各繁殖地總量的80%以上,韭山列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華鳳頭燕鷗研究與保育基地。

2017年,我們的志願團隊被評為“海洋衛士”,2020年還獲得全國野生動物保護先鋒衛士稱號。

海鳥是海洋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而中華鳳頭燕鷗又是其中的代表物種。實際上,我們保護的不只是中華鳳頭燕鷗,而是與之相關的海洋生態系統;我們宣傳的也不僅是志願守護的故事,而是希望社會公眾瞭解有這麼一群人在為保護野生動物,在為保護海洋進行著艱苦卓絕的努力。

2021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將在昆明舉行,中華鳳頭燕鷗的保育事例將代表浙江生態保護的樣板參加展出。雖然我們只是堅持做著小小的一件事,但我們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是強烈的。希望志願行動能喚起每個人心中的愛意,積極參與到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中來,共建綠水青山的美麗中國,共享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