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之子漢昭帝劉弗陵的陵墓,平陵

平陵是漢武帝之子漢昭帝劉弗陵的陵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大王村至互助村之間,劉弗陵是武帝最小的兒子,少年聰慧,很得武帝的喜愛。當武帝病重時,打算立他為太子時,又擔心他年齡幼小,可能會出現母后專權的逼死了他的生母趙婕妤。武帝死後,年僅8歲的劉弗陵當上了皇帝,由霍光、桑弘羊等輔政。在位期間,鎮壓了兄姊和上官桀、上官安的叛亂,多次下詔削減國家的財政支出,減免百姓的田租田賦,繼續推行‘’重本抑末‘’政策,移民屯田,多次派兵擊敗匈奴與烏桓的侵擾,加強了邊防。一系列措施居然使武帝晚年動盪不安的局面逐漸穩定下來。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夏四月癸未,帝崩於未央宮,六月壬申,葬平陵‘’,終年21歲。

漢武帝之子漢昭帝劉弗陵的陵墓,平陵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元平元年),昭帝死,因為沒有兒子,遂立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李夫人的孫子)為帝,尊上官氏為皇太后。移居長樂宮。劉賀荒淫無道,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霍光廢去。另立戾太子(漢武帝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為漢宣帝,劉病已改名劉詢,劉詢是漢武帝的曾孫,上官氏論輩份是漢宣帝的祖母,這時,上官氏年僅十五歲,被尊為太皇太后,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太皇太后。建昭二年(前37年),上官太皇太后壽終正寢,時年五十二歲。與昭帝合葬於平陵。由於昭帝突然發病死去,這使得主管帝陵營建的官員非常狼狽,因為他的陵墓還沒有認真營建,於是趕快租用了三萬輛牛車,從渭河灘拉沙,構築地下墓室。倉促歸倉促,昭帝平陵的隨葬品仍是十分豐富的。當時由霍光主持昭帝喪事,墓室中金銀珠玉,應有盡有。

漢武帝之子漢昭帝劉弗陵的陵墓,平陵

平陵陵園呈正方形,垣牆邊長三百八十米,四面正中各有闕門,與陵冢相對。現東,南二門闕猶存,門闕呈條形,用夯土築成,夯層厚為6至8釐米。陵園西北角有面積較大的建築遺址,殘存大量漢代磚瓦,還有方形沙石質柱礎和磚砌八角形水井,估計是守陵人員的居室。位於東邊的東陵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四面都有夯築垣牆,這意味著東陵是一個四面有牆體的陵園。東陵封土底面邊長160-170米,高約32米,封土外四面中間部分都發現有平面為梯形的墓道。陵園平面為四方形,垣牆約5米寬,東牆長404米,西牆長429米,南牆長416米,北牆長428米。垣牆的中部還分別有門闕建築,其中東、南兩處的門闕地面發現有高約兩米的磚瓦殘片堆積。各個門闕的長度在30-70米之間,寬度在12-40米之間,門道的寬度是6-8米,其中東門闕最寬大,代表著陵園的主方向是東方。

漢武帝之子漢昭帝劉弗陵的陵墓,平陵

一號坑

03年6月為配合過塘一雙照二級公路建設,對南北向穿越帝、後陵陵園的公路施工現場地下的3座從葬坑進行了考古發掘。在長108、寬6、底部寬約2。5、深6米的1號發現一處踏步門道。共有踏步19級,比較規整。坑底棚木已暴露,棚木上發現漆器及20匹以上的漆木馬,漆木馬均側臥(原應為站姿,因水淤或遭擾動而處於較高位置)。木馬全身髹登紅色漆,高約0。5米,由頭、頸、軀、四肢組成,無尾,身體各部位間用鐵扒釘相連線,頭部鐵銜、鑣等挽具猶存。從現場看,其棚木下部還應有陶倆、木馬等遺蹟和遺物。在長59、寬2-2。2、深4米的2號坑北端為一斜坡,坑道兩側對稱開鑿了54個洞室,平均高1、寬0。8、進深3米。每個洞室內有一具獸骨,獸骨架高大粗壯,儲存較好,經西北大學動物專家初步鑑定為駱駝、牛等大型哺乳類偶蹄目動物;體形較小的動物骨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鑑定。在長16、底寬2。5、深5米的3號坑北端有踏步,坑底墊木儲存較好,坑底儲存若干木車痕跡;南側車型較小,單轅,有4頭牲畜駕車,經鑑定為羊,形似羊拉車,在國內尚屬罕見。北側是一輛彩繪木車,至少有2峰彩繪木駱駝駕車。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平陵考古隊李明:這個木馬因為個體較輕,它是從當時的坑底,就是那個位置,被淤水飄上來的,從我們站的這個地面到當時的坑底,還有1米多深,它的坑底下應該有騎在木馬上的騎手,這個騎手是陶俑,為什麼說應該有陶俑呢,是我們根據當時木馬周圍發現的這些小件的銅器和兵器來判斷的。

二號坑為南北向,長59米,在坑道的兩側對稱開鑿了54個洞室,每個洞室內有一具獸骨,獸骨骨架高大粗壯,儲存較好,經專家鑑定均為大型哺乳類偶蹄目動物,可確認的有牛和駱駝兩種。三號坑規模較小,坑底儲存有若干木車的痕跡,其中兩輛儲存較好,而駕車的牲畜經鑑定一是羊,另外就是木質的雙峰駱駝。據瞭解,這次有關平陵的考古工作是陝西省繼杜陵、陽陵之後又一次對西漢帝陵進行的大規模的考古鑽探,所發掘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尤其是二號坑發現的大量駱駝骨架,據初步研究這是關中乃至中原地區發現的最早的駱駝,駱駝原產阿拉伯、中亞和我國北方沙漠地區,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駱駝隨之進入中原,而平陵建造時間距武帝通西域後僅數十年,這一發現對漢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以至中西交通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