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近乎完人的胡宗憲其實有一個致命汙點,你發現了嗎?

在《大明王朝1566》中的胡宗憲身系大明東南安危,權謀老道卻行事光明磊落,身為嚴黨又心懷天下蒼生,不貪財,不好色,既忠君愛國又尊師重道;可謂有勇有謀有智,堪稱“完人”。在他身上似乎找不到一個汙點,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來回顧一下劇情,正如張居正所料,嚴黨提出的“改稻為桑”到了浙江,在實施過程中,完全成了一場巧取豪奪的土地兼併。貪官汙吏和富商大賈暗中勾結、沆瀣一氣,為了以低價兼併土地。只逼迫百姓把稻田改為桑田,卻不肯借給他們過冬的口糧。所以百姓們對於“改稻為桑”牴觸很大,這項弊政在浙江推行四個月之久,卻收效甚微。

大明王朝:近乎完人的胡宗憲其實有一個致命汙點,你發現了嗎?

國策推行不利,內閣責問連連,為了官位更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才指使馬寧遠“趕著去幹”。幹什麼呢?——截斷灌溉水流、縱馬踩踏青苗。

大明王朝:近乎完人的胡宗憲其實有一個致命汙點,你發現了嗎?

我們知道這件事,後來被及時制止了。但是有一個疑問,踩踏青苗的兵馬是由胡宗憲全權指揮用於剿滅倭寇“戚家軍”,那麼馬寧遠調兵去傷天害理地“踩踏青苗”時,是否得到胡宗憲的默許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戚繼光欲將官兵調走時,馬寧遠說了這麼一句話:“兵是部院掉給我的,他調不走”。這個部院是誰呢?明清時期,一省巡撫一般兼任兵部侍郎以及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故稱“(兵)部(都察)院”。而這時候浙江的一把手巡撫大人正是胡宗憲本人。並且身為浙直總督的胡宗憲,對浙江省以及南直隸境內所有的兵馬都有節制之權。所以若想調動“戚家軍”,必須是要胡宗憲首肯的。

大明王朝:近乎完人的胡宗憲其實有一個致命汙點,你發現了嗎?

後來,馬寧遠指責譚綸扯他的後腿,這時候面對剛要落座的譚綸,胡宗憲並沒有詢問譚綸是如何掣肘馬寧遠的,而是一句“坐到外面去”。顯然,胡宗憲對於馬寧遠與譚綸的所作所為都一清二楚。那麼一向愛戴百姓胡宗憲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沒有辦法啊!正如胡宗憲後來所說,把“改稻為桑”這個極易激起民變的弊政定在倭寇為患的浙江實行,本來就是錯誤的。在半年內,完成50萬畝的“改稻為桑”,使浙江的一半百姓沒有耕地,必然會引發民變。

本來是可以向嘉靖和嚴嵩進言,將此事緩緩圖之,或許事情還可以兩全。可惜,清流們自以為聰明的把譚綸派到了胡宗憲身邊。這樣胡宗憲的一舉一動都有“黨爭”的嫌疑。本來可以直接進言,現在只能靜待事變,趁勢而為了。

大明王朝:近乎完人的胡宗憲其實有一個致命汙點,你發現了嗎?

必須要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由頭,才能讓朝廷看到“改稻為桑”會帶來的災難。而踩踏青苗引發的小範圍騷亂絕對是一個最佳的契機。為了穩妥,胡宗憲沒有派遣何茂才之下的兵馬,因為那些人魚肉百姓已成習慣,鬧不好會把事情搞得不可收拾。“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戚家軍是最好的選擇!會嚴格執行命令又不會傷害百姓性命。看得出來胡宗憲也是用心良苦!

而譚綸之所以會得到戚家軍“踩踏青苗”的訊息,從而命令戚繼光調回軍隊,小編相信這也是胡宗憲的傑作。果然,當上千民眾齊聚總督府衙的時候,胡宗憲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上書朝廷——三年之內,暫緩改稻為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