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助智慧:12% 90後擁有信貸負債,智慧催收成解決金融風險隱患首選

隨著消費市場的擴大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提前消費、分期付款的人越來越多。與此同時,衝動消費、過度消費也逐漸增多,部分消費者由此產生了過大的財務壓力和債務風險。

據《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資料顯示,全國有1。75億90後,其中86。6%都接觸過信貸產品,實質負債率為12。52%。央行也在其釋出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部分負債消費主體存在未來收入與還款支出不匹配,容易超過自身經濟能力過度借貸消費,埋下金融風險的隱患。”

過度借貸消費群體的增加,一方面促進了理性消費觀念的普及,另一方面也對金融機構的貸後資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催收體系,提高資金回籠率,降低逾期轉不良風險,不僅能夠助力金融機構做好資金管理,對整個金融行業的良性發展同樣具有重要作用。

在粗放型催收時代,催收作業完全依靠人力完成,且沒有案件的分類,企業往往強調績效激勵,透過增加人均作業量,以推進工作進度、提升效率。

但如今,在AI技術逐漸進入廣泛應用的階段,催收領域也邁入了智慧化時代,透過構建一系列AI模型,企業可根據案件逾期時間、客戶風險、響應可能性等,實現催收策略、人員和應答話術的最優配置,在保證催收合規的同時,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催回率。

從粗放型催收到智慧化催收,是催收行業進入轉型的關鍵時刻。消費金融的蓬勃發展促進了催收行業的大爆發,對於催收能力及效果的要求急劇上升。同時,消費金融客群數量激增、場景下沉,也讓傳統催收方式日益捉襟見肘。如何使用技術手段助力催收業務,實現節約成本、最佳化體驗和改善效果的三重目標,成為金融行業的重要課題。

實現智慧催收的核心在於構建催收的智慧模型體系。這一構建過程包含以下內容:

1。

構建貸中/貸後AI模型,最佳化使用者分群;

2。

構建基於深度學習的使用者畫像模型,提升使用者畫像的應用水平;

3。

從優秀坐席人員的撥號習慣出發,構建號碼策略模型;

4。

透過研究催收話術,構建專門用於催收的次序模型,結合使用者畫像,實時推薦催收話術;

5。

透過對催收話術的研究,構建質檢模型,實現7*24小時全域無盲點智慧質檢。

透過催收機器人、智慧催收一體化平臺等構建完整的智慧催收體系,透過分群模型和賬齡策略相結合,不同使用者群採取不同的催收手段,

針對不同業務階段,搭建多產品矩陣,支援多級催收需求。

其中,催收機器人在預催收及早期催收中極有用武之地。針對賬齡較短的使用者,催收機器人可做到全觸達、全覆蓋,

與人工催收效果無異。此外,

催收機器人所使用的話術經過人工嚴格稽核,且不會存在情緒失控的情況,可以有效杜絕話術違規,避免催收投訴。同時,催收機器人執行穩定,過程記錄準確,能夠在業務模式及催收策略確定後快速上線,避免人工作業的長時間培訓、宣導等,真正有效節省企業相關成本。

目前,智慧催收已應用於多家銀行、消費金融企業中,幫助降低清收成本,達成高效合規催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