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中主角的人脈圈,“萬能”到讓人羨慕

每個國產職場劇中,似乎都存在這麼一個“救世主”的角色,他們不一定是引領一方天地,但一定在自己的職場領域裡有自己的必殺技,在女主危機時刻拯救其於水火。

比如《安家》中的店長徐姑姑,他的必殺技就是實打實的硬通貨——

人脈

在劇中,房似錦(女主)要賣總價動輒過億的老洋房,但是不知道怎麼開發房源。

徐姑姑帶著禮物帶著她去找一位郵遞員朋友,這個郵遞員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卻熟知上海地理,一聽房似錦的要求,立刻說出哪家公館合適。

國產劇中主角的人脈圈,“萬能”到讓人羨慕

房源找到了,但卻找不到公館的原房主,徐姑姑就請私家偵探在國外找到了失聯十幾年的房主後人。

國產劇中主角的人脈圈,“萬能”到讓人羨慕

房子鬧了產權糾紛,徐姑姑又請到了“幾乎沒有敗績”的法學教授兼頂級大律師。

就連最後買主,也是在徐姑姑的朋友圈裡找來的。

雖然有戲劇化的成分,但是不可否認,在當今社會,

人脈不僅僅是一種資源,更是一種競爭力

對於獵頭來說,人脈更加重要,因為獵頭行業是一個銷售人脈關係的行業,客戶買的就是“你有他沒有”的人脈圈。

獵頭是如何經營自己的人脈圈的?

國產劇中主角的人脈圈,“萬能”到讓人羨慕

打list

幾乎對於所有獵頭來說,都經歷過打list的階段,就是對著列表給潛在的候選人打電話,這個過程獵頭既可以鍛鍊話術,也可以積累人脈。

國產劇中主角的人脈圈,“萬能”到讓人羨慕

無論做到什麼等級的獵頭顧問,人才尋訪永遠是最基礎的能力。

在大多數情況下,優秀的候選人都藏在冰山之下,非專業人士花費可能很大精力最終還是一無所獲,但是獵頭卻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挖”出來。

獵頭“挖”人才的過程,就是人脈積累的過程。

國產劇中主角的人脈圈,“萬能”到讓人羨慕

mapping

只是“積累”可不夠,獵頭還要會做

mapping(繪製人才地圖)

大到調研一個

行業

:排名前幾的是哪幾家公司?這些公司的市場份額大概是什麼樣的?核心產品有哪些?核心市場是哪些?……

詳細到調研一家

公司

:它的組織架構是什麼樣的?它的發展戰略是什麼樣的?他的人員變動是什麼樣的?它的企業文化什麼樣的?……

細一點,是瞭解一個

團隊

:有多少人?領導是誰?有幾個下屬分別都是誰?團隊風格怎麼樣?人員薪資大概在什麼水平?如何構成?……

最後到一

個人

:他的職業發展路徑是什麼樣的?他對於自己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看……

獵頭如何拓展自己的“核心”人脈圈?來靈鴿,成為認證獵頭,人脈主動上門

以上這些都屬於mapping的範疇。

獵頭在做完mapping後,在做職位的時候就可以針對性的去找人,跟候選人溝通時可以針對性的給出專業的簡歷;跟客戶對接時,也可以給他們精準的人才畫像。甚至可以針對於優秀的人才,給他們反過來找合適的職位。

國產劇中主角的人脈圈,“萬能”到讓人羨慕

面見候選人

除了打電話、mapping,面見候選人也是獵頭的工作之一。

“推薦前的面談”是獵頭和候選人真正建立信任關係的開始,而

信任,是獵頭成單的關鍵

大多數候選人在接到獵頭電話時,出於防備的心理都會比較謹慎,在交流都會有所保留,但面見建立起來的信任,就會在某種程度上消解這種保留。

國產劇中主角的人脈圈,“萬能”到讓人羨慕

國產劇中主角的人脈圈,“萬能”到讓人羨慕

經營人脈

不少人認為「人脈」是一個純利益性的負面詞,但其實,這些都是有失偏頗的。

人脈的本質,是社會價值的交換。

就是你能為對方帶來什麼價值,並以此交換到對方給你帶來的價值。畢竟,沒有人是一味給予的,有來有往、各取所需才能擁有穩定的關係。

對獵頭來說也是如此,厲害的獵頭給人脈提供的是判斷候選人和職位的匹配度,在候選人的職場路上,助力“推”一把。獵頭髮揮自己優勢幫助別人,也以此吸引別人用他的資源幫助獵頭(比如推薦同行業人脈)。

國產劇中主角的人脈圈,“萬能”到讓人羨慕

厲害的獵頭不僅在於擁有多少人脈,更在於能不能透過“人脈觸達人脈”的方式快速拓展人脈,覆蓋到需要的領域。

很多人認為人脈就是「以多寡論英雄」。

但其實不是,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曾提出一個定律「鄧巴數字」,即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圈子的人數是148人,所以哪怕你認識的人再多,你的能力也只能夠維持與百餘人的穩定社交。

每個專業獵頭都有自己的“核心”自營人脈資源,在每天高頻次的人崗匹配中,手上同時集中100-200優秀人選,並不斷跟新、維護,淘汰,補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