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95天選擇地點, 祝融號火星車著陸一把成功

5月15日早晨,在經歷“恐怖七分鐘”之後,祝融號

火星車

穩穩地著陸在火星表面,我國也成為第三個安全降落在火星的國家。

耗時95天選擇地點, 祝融號火星車著陸一把成功

點選載入圖片

2月10日,在經過將近7個月的飛行之後,天問一號開始點火制動,順利進入環火星軌道。在這之後,天問一號多次調整軌道,以更好地搜尋著陸點的資料。從被火星捕獲到著陸火星表面,天問一號為什麼要耗費三個多月的時間呢?

耗時95天選擇地點, 祝融號火星車著陸一把成功

點選載入圖片

事實上,選擇著陸地點並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合適的著陸地點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可行性,另一個是科研價值。保證著陸器的安全是第一要務,因此著陸地點要開闊平坦。如果著陸地點都是山的話,那麼它撞山的機率就很高。同樣,如果地面崎嶇不平的話,在著陸到表面的時候,著陸平臺的四個撐腳就有可能會不在同一水平面,就有可能造成火星車的翻覆。

在確保安全之後,我們要讓火星車的價值得到更好地展現。因此,我們要著陸在物質豐富、地表層次複雜的地方,好讓祝融號火星車得到更多的火星資料,科學家也能從中解出更多火星的秘密。還有一點,我們不能登陸別人去過的地方,因為這種東西只有第一,沒有人會記得第二。

耗時95天選擇地點, 祝融號火星車著陸一把成功

點選載入圖片

為了選擇適合的地點,天問一號首先要拍攝大量的火星表面照片。一般來說,火星環繞器上有高、中解析度兩種相機。中解析度相機一次可以拍攝一大片區域,但精度不是那麼理想。高解析度相機更能還原表面細節,但是拍攝的區域太小。但是,當這兩種相機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能同時獲得想要的解析度和覆蓋率。此次,祝融號火星車的著陸地點是烏托邦平原,此前它的影象資料並不夠多,因此我們花了那麼多時間,就是為了更好的研究這個著陸地點,確保著陸器的安全。

在明確了著陸地點之後,我們還要等待天時。眾所周知,火星上經常出現全球性沙塵暴。1971年,前蘇聯的火星探測任務就遇到了沙塵暴,不僅環繞器沒拍到東西,著陸器在釋放的時候也出現了故障。我國祝融號火星車使用太陽能作為動力,而太陽能面板最怕的就是沙塵暴。一旦塵埃完全覆蓋住面板,火星車將失去所有動力。而研究顯示,五月中旬是火星天氣最好的時候。

耗時95天選擇地點, 祝融號火星車著陸一把成功

點選載入圖片

在排除一切障礙之後,就到了緊張又刺激的火星著陸環節。目前,著陸火星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氣囊彈跳式,它用多個氣囊包裹住火星車,成本低且方式簡單,但是著陸精度並不高。第二種是反推著陸腿式,它成本較高且更復雜一些,但它的著陸精度也隨之提高。第三種是空中吊車,它的技術難度是最大的,也是目前最先進的方式,今年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就是採用這種方式。不過,作為第一次登陸火星的我們來說,採用中間這種方法是最明智的,它可以提高著陸的成功率。

著陸的第一階段是氣動減速階段,天問一號在被火星捕獲的時候相對火星速度達到了5千米/秒,而在這一階段依靠火星大氣的阻力,可以將其速度降到460米/秒。此時,大氣阻力已無法進一步降低速度,由此它打開了降落傘,用大約90秒的時間將速度進一步降至95米/秒。

耗時95天選擇地點, 祝融號火星車著陸一把成功

點選載入圖片

緊接著就是動力減速階段,它會拋掉大底和背罩,露出著陸平臺和火星車。而後平臺上的反推發動機點火,進一步把速度降低到3。6米/秒。最後在距離表面100米的高度上進行懸停避障,仔細觀察表面並尋找更安全的著陸地點,然後透過四個著陸緩衝腿進行軟著陸。

這整個過程很短暫也很複雜,由於地球和火星的單向通訊延時達到11分鐘,因此這整個過程只能靠探測器自主執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