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曾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 時隔63年, 如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載人航天

技術是近幾十年來人類探索宇宙的重大突破,其目的在於突破地球大氣的屏障、克服地球引力。從前人類的活動範圍僅僅限於陸地、海洋和大氣層,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在探索地球之上未知事物的同時,也有了探索宇宙的能力,載人航天技術,就是把人類的活動範圍擴充套件到了

太空

人類透過駕駛和乘坐載人航天器,在太空中從事各種探測、研究、試驗、生產和軍事應用,並且能夠做到安全的往返飛行,這個過程是人類更廣泛和更深入地認識整個宇宙的過程。

蘇聯曾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 時隔63年, 如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點選載入圖片

太空和載人航天器的特殊環境給各個領域的科學研究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人類進行載人航天技術的探索、開發太空極其豐富的資源,有助於進行各種研究和試驗活動。進行載人航天技術的研究,需要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援,目前全世界僅美、中、俄三國,以及私營企業spacex擁有自主載人航天能力。

新技術的探索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面對未知的環境和挑戰,為了實現載人航天的目標而犧牲的生命不在少數,小狗“萊卡”就是其中之一。

它曾在載人航天技術並不是非常成熟的時候,以哺乳動物的身份作為試驗品進入太空。當時三歲的它在太空度過了生命的最後六天,直到今日,它還在地球軌道之上流浪。從它被送上航天器到現在,已經63年過去了。

蘇聯曾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 時隔63年, 如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點選載入圖片

國際形勢與載人航天

人類想要研究載人航天技術是由來已久的,但是前蘇聯之所以在1957年想要儘快地將人類送往太空,很大程度上是當時的國際形勢推動的。

1947年至1991年之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世界蔓延,一方是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另一方是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

雖然戰鬥的號角沒有吹響,但是兩大陣營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鬥爭一度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而載人航天這項技術究竟美、蘇兩個世界霸主誰能夠搶先掌握,在當時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研究載人航天技術,擺在研究人員眼前的是三個難題。

蘇聯曾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 時隔63年, 如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點選載入圖片

首先是研製出可靠的載運工具。能夠用於載人航天的飛行工具,需要滿足推力足夠大、可靠性極端好兩個條件。

在當時,美、蘇兩國國力正盛,對於運載工具的研究資源、人才甚至經驗都十分豐富。前蘇聯在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過的運載能力5噸以上的載人飛船上的運載火箭就有東方號、上升號、聯盟號等,它們在發射之前都經過了一系列極其嚴格的地面測試和模擬飛行。這些運載工具之所以後來被選用為載人航天工具,在發射中極少發生事故的這一點佔據了很大優勢。

然後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人體防護問題。太空的空間環境對於人體的影響在實地進入天空考察之前對於人類來說是未知的,而想要完成載人航天的任務,就需要充分的瞭解航天員可能遇到了負面影響並且提前做出防護措施。

蘇聯曾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 時隔63年, 如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點選載入圖片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條三歲的小狗會被送入太空,萊卡不僅僅是一條小狗,它主要的使命就是作為一個哺乳動物,替人類體驗太空環境中可能受到了影響。

最後一個問題是解決航天員如何安全返回的問題,不載人航天可以不用考慮安全返回的問題,收集到需要的資訊之後航天器即使永遠的留在太空也沒有關係。

但是載人航天需要完善的舉措確保航天員能夠安全返航,飛行器在重返地球的時候,進入大氣層時候的衝擊過載、摩擦產生的高溫、還有降落時候的高速,都是需要採取措施應對的安全問題。

蘇聯曾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 時隔63年, 如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點選載入圖片

倫理與探索的抉擇

選擇一條流浪狗來作為人類載人航天的試驗品,對於小狗萊卡本身來說是無妄之災。在前蘇聯宣佈這個決定的時候,遭到了社會的強烈譴責,當時的社會輿論認為,用一條鮮活的生命來進行這項沒有生路的試驗是有悖於倫理道德的。

這條小狗只不過是一條普普通通的流浪狗,它本身並沒有為人類的科研事業奉獻出自己生命的義務,而人類做出讓它進入太空的決定,無異於直接屠殺它。

即使社會輿論反對,前蘇聯仍然決定執行這個計劃。因為解決如何讓航天員在太空之中生存下來並且完成任務的這個問題在當時來說是非常迫切的,一方面美國步步緊逼,另一方面除了使用其他物種進入太空進行試驗,並沒有更好的方式來達成目的。對於科研來說,小狗萊卡做出的犧牲,都是為了日後宇航員進入天空能夠安全返航。

蘇聯曾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 時隔63年, 如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點選載入圖片

萊卡的六天太空生活

這條名叫萊卡的流浪狗,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被選中,研究人員看重了它堅強的生命力,認為由它來面對太空之中惡劣的環境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產生。

作為一個恆溫哺乳動物,它和之前送上太空的植物、菌類都不同,或許這一次的資料能夠讓載人航天計劃中宇航員的人體防護這一步取得重大進展。

萊卡在太空中的表現並沒有辜負眾人的期待,作為一個哺乳動物,它身體各器官相互配合、調節身體內環境的能力遠高於其他動物。它對於太空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出人意料,這說明了哺乳動物進入太空確實更加有優勢。

蘇聯曾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 時隔63年, 如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點選載入圖片

當時進入太空的萊卡,為遠在地球的研究人員提供了珍貴而又有價值的資料,但是它卻還是在第六天的時候去世了。前蘇聯官方對此做出的解釋是劇烈升溫下溫度調節失常的艙內溫度過高導致了萊卡的死亡,但是在萊卡死亡之後,那個載著它的航天器也沒有被回收的計劃。

直到現在,63年過去了,那個航天器還在太空之中漂流,這其實也說明了,前蘇聯當時將萊卡送入太空,就沒有再將它接回來的打算。

後來披露出的真相也證明了這一點——當時的航天計劃中,萊卡只得到了能夠維持六天生活的氧氣,從進入太空的那一刻起,不論它經歷了什麼,最多也只能存活六天而已。

蘇聯曾將一隻3歲小狗送入太空, 時隔63年, 如今仍在地球軌道流浪

點選載入圖片

小結:

人類社會的進步過程是殘忍的,很多朝代的更迭、時代的接替都伴隨著炮火和犧牲。即使是科研這樣聽上去理性的事業,背後也有著無數的犧牲者推動。

其實萊卡所經歷的這一切,和生物實驗室裡的小白鼠、和醫學實驗室裡的兔子並沒有什麼不同,它們存在在這個世界上,也是一條生命,但是它們註定要面對的就是被迫做出的犧牲。人類實在是一種仁慈但是殘忍的生物,對於自己的種族充滿了仁慈,而對於其他的生命又充滿了殘忍。

萊卡在太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讓之後的宇航員有機會在太空進行更多活動;將生命留在試藥間的小白鼠,讓之後更多的人從這種藥品上受益;解剖室裡被挑出神經的兔子,讓更多的人從手術檯上活了下來。研究人員在對這些動物操作的時候,心裡想的並不是此刻的殘忍,而是之後的世間美好。

只能說,我們在利用這些生命的時候,也要保持對它們的敬畏,人類科研的進步,不應該忘記任何一個為之付出生命的動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