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期】一個月做到了flag的男人,是怎樣一種體驗?| 獨家專訪

【第182期】一個月做到了flag的男人,是怎樣一種體驗?| 獨家專訪

點選載入圖片

我是一個著迷於產品和運營的技術人,樂於跨界的終身學習者。歡迎關注我喲~

每週五12點 按時送達~

我的第「182」篇原創敬上

大家好,我是Z哥。

每年年初立的flag都完成了嗎?沒有完成不要緊,因為大部分人都沒完成。

我還記得與Z哥年齡相仿的這輩人,在微信朋友圈剛出來的那會非常流行在朋友圈立flag,當然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但是現在還在繼續立flag的人越來越少了。我估計是因為臉被打疼了,都不好意思立flag了。

為什麼當初立flag的時候想得挺好的,但是做起來總是不行呢。可能你也知道,問題出在行

動力

上。

當下這個時代從總體上看肯定是比以前好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卻不如以前,導致我們的一些缺陷被放大了,行動力就是其中之一。

在過去,在網際網路還沒那麼發達的時期,分散我們注意力的東西還沒那麼多。那個時候我們完成flag的成功率可大得多,畢竟你可能無聊得只剩下去完成flag這件事了。

可是現在,有那麼多app在分散你的精力,並且它們的背後還有大量聰明的大腦在絞盡腦汁讓你貢獻更多的精力出來。所以通往完成flag的這條路是真的難走,因為路上太多的“妖魔鬼怪”了,他們強行拽著你往他們的家裡跑,準備“吃”了你。

很多人對於行動力的理解存在一些誤區。他們會覺得只有把一個事情給思考透徹了,讓自己覺得很有信心,才能真正去做。

但是德國的心理學家加布裡埃爾·厄廷根做過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恰恰相反。那些看似確定可以觸達的目標,所轉換而成的樂觀幻想與希望,其實並未轉化為動力,反而成為了人們的惰性。

這個實驗的思路是先透過測試目標人群(比如,減肥人群)對一個場景(比如,幻想自己與老朋友會面時將變得苗條迷人,在甜甜圈面前毫不動心)的感受和想法來將他們歸類。分為兩類,一類人群對自己的幻想充滿信心,另一類則不樂觀。然後在一段時間後觀察他們想做的事情的成果(比如減了多少體重),得出了以上結論。

所以,關鍵不是你怎麼想,想多少,這些都沒用。想辦法讓自己動起來才是根本。

除此之外,在我看來行動力不足的原因還有以下兩點。

01 過度關注目標

有目標是好事,但是隻盯著目標看可不行。

如果你每天一閒下來就想到自己的flag,這會讓自己過度關注這個目標,間接導致你經常看到目標與現狀的差距還有那麼遠,潛意識裡這其實是在不斷地給你發出勸退的訊號。

這一點在很多完美主義者身上特別常見,這類人總是時不時地去打量這個目標是不是有什麼不夠完美的地方,給它完善一下,其實是在潛移默化地拉大目標與現狀的差距。

而且,又由於花費了過多時間在完善目標上,導致真正做事的時間相對變少,向目標前進的速度更慢,最終反而離目標越來越遠,然後希望逐漸破滅,不得不放棄。

02 忘記了

忘記了也是原因?這不是來搞笑的,真的是這樣。

比如,你在睡覺前腦子在想,明天早上7點起來跑步,跑半小時回來洗澡吃早飯然後把上個月買的python課程的3、4、5節學完,再用裡面教的知識做一個demo,……。

結果第二天直接睡到中午十一點,起來玩會手機,吃個午飯,回回微信訊息,刷個劇又該準備晚飯了,吃完晚飯洗了個澡,朋友喊一起打會遊戲,打完又十點了,最後躺在床上才想起:“wc,我是不是今天又沒學習?”。

原因清楚了,我們具體可以怎麼做呢?我來分享一些我的經驗給你。他們的重要性隨著序號的增加依次遞減,所以你可以優先選擇序號靠前的方法來嘗試。

01 5分鐘暗示法,養成馬上就做的習慣

前面也說了,想再多也是沒用的,關鍵要先動起來。

我知道很多人不會立馬行動的原因是怕失敗,但是失敗又怎樣呢?我想不可能你所有的flag失敗的後果都是die或者破產吧?如果不是,怕什麼失敗呢?

我推薦一個有效的小技巧給你,可以讓你立馬乾起來。就是當你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告訴自己先幹5分鐘看看,如果5分鐘後還是無從下手的話再來想該怎麼辦。

而往往可能在你還沒到五分鐘的時候,你的整個身體就會進入「狀態」 ,自動驅使自己往前。一旦有了慣性,就很容易堅持下去,逐漸逼近你的flag。

02 爭取每天都能前進一點

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自信心賬戶和心虛賬戶。

如果你每天都在進步,那麼相當於你每天在給你的自信心賬戶投幣,它每天都在增長。而如果你每天都在拖延,那麼你的自信心賬戶每天都在減少,心虛賬戶會開始增長。前者就是所謂的正向迴圈,後者則是負向迴圈。

所以,每天前進一點,不管多少,只要每天都在往前,你的自信心就不會下滑,讓你越來越有動力往前走。

拆分一個大的flag為多個小目標,對這一點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關於如何拆分可以瞭解一下積極心理學家Gabriele Oettingen提出的「WOOP策略」。

Wish:願望

Outcome:結果

Obstacle:障礙

Plan:計劃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透過衡量「願望」和「結果」,識別其中的大大小小各種「障礙」,然後根據這些障礙制定「計劃」。

另外我還要提醒你一點,為了保持節奏,不建議你在某幾天多“前進”太多,至少不能“前進”到無力再“前進”才停下來,因為這會導致你接下去的節奏亂掉。

比如,昨天都超額完成計劃的兩倍了,今天就休息一天吧。一旦休息就意味著之前的節奏斷了,只要你的節奏斷了,你就進入到了一個自信心賬戶沒有繼續增長的狀態,這個狀態如果沒把握好,就容易陷入負向迴圈的節奏中。

03 避免180度調整

有時候,我們的flag是要改變一個陋習。但是經過日積月累的習慣,哪有那麼好改變。如果你暴力地作出180度調整,想一下子徹底遠離陋習,雖然短期內可以做到,但是非常容易出現反彈。

比如,你不要老想著,我不能玩遊戲,我要去看書、去學習。這樣完全憑藉意志力的改變是很難堅持的,因為你將你的陋習和放在flag的對立面。每天起床想到今天又要和陋習戰鬥了,這種心理狀態很難積極向上起來。

我建議你的方式是,將你的flag與場景關聯起來。比如,

當我洗完澡,我就要開始看2小時書

當我想玩遊戲了,先學完一個課程再玩

當我準備睡覺前,腦子裡覆盤一下今天的收穫

……

這樣肯定比你天天頭上綁著“奮鬥”頭戴與陋習戰鬥有效得多。畢竟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我們還是得更加溫和地對待它,否則痛苦的是你自己。

04 建立反饋機制

在之前的文章《你會控制情緒嗎?還是被情緒控制?》中提到過,由情緒控制的“偵查系統”在我們人類身上已經存在很久了,而“理性腦”(前額葉)的出現則晚得多。在漫長的進化裡,古老的情緒腦的力量遠遠大於新出現的理智腦。

如果你要單純依靠理智腦說服自己去行動,事實上是很難堅持下去的。而如果你能收到反饋,能在行動過程中感受到愉悅感,感受到確定性,你的情緒腦就會自發的喜歡去做這件事。

比如,當你刷leetcode的時候,每搞定一道演算法題所給你的成就感,就是刺激你“情緒腦”的反饋。

在教育領域知名的「普雷馬克(Premack)原理」也是利用這樣的思想,不過它也提出,如果是利用“強化物”來激發愉悅感,那麼要留意過度使用後會失去效用的問題。

05 避免精力分散

如果可以的話,務必在完成第一件事之後再開啟第二件事。

因為精力分散的後果可能就是每一件事都做了一半都沒做成。而精力集中的好處除了能避免這個問題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你更快地獲得正反饋,讓每一次的正反饋推動自己更有動力去完成下一件事。

我自己用的避免精力分散的方法很簡單粗暴,手機開睡眠模式,然後丟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就好。

不知道你是否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呢?如果是的話,看完這篇文章後回頭務必立馬挑一個方法先試一下,否則看得再多都是雞湯。

之前看到過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看了不去做是雞湯,看了馬上做才是價值。

好了,總結一下。

這篇呢Z哥和你分享了我對改善行動力不足的一些經驗。

行動力不足常見的原因有三個。

光想不做,在準備階段花的時間太多

過度關注目標

忘記了目標

改善行動力的的方法根據我認為的重要性從高到低分別是:

5分鐘暗示法,養成馬上就做的習慣

爭取每天都能前進一點

避免180度調整

建立反饋機制

避免精力分散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推薦閱讀:

幫助閱讀原始碼的8個技巧

過完年,又不想上班了?

也可以「關注」我,帶你以技術思維看世界~

內容包括:架構設計丨分散式系統丨產品丨運營丨個人深度思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