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或為溫血動物,只因曾在北極“落戶”

恐龍或為溫血動物,只因曾在北極“落戶”

點選載入圖片

納努克(Nanuqsaurus)

恐龍

及其幼崽的藝術概念圖。

20世紀50年代,考古學家們首次在寒冷的極地地區發現了恐龍遺骸。《當代生物學》雜誌於6月24日刊發的一篇論文公佈了第一份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曾有多種恐龍生活在如今的阿拉斯加北部,並在當地築巢。

美國阿拉斯加大學北方博物館的PatrickDruckenmiller介紹道:“這些是已知的棲息在最北部的恐龍。我們不僅證明了一兩個物種的圍產期(即在卵中的或剛孵化出來的)個體遺骸的存在,還記錄了至少7種在

北極

繁殖的恐龍。”他表示,這是第一份顯示恐龍曾在極高緯度區域築巢的明確證據。這一地區在當時顯示出極具挑戰性的極端季節條件,年平均氣溫約為6氏度,全年約有四個月被極夜和嚴寒侵佔。

Druckenmiller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另一位作者GregoryErickson在一個長期研究專案中力圖記錄阿拉斯加北部普林斯克裡克地層的古代北極生態系統,包括其中的恐龍、哺乳動物和其他脊椎動物。“北極的野外考察季節很短,要進入那裡非常困難,需要飛機和小船。”Druckenmiller說,“更有挑戰性的是,這些岩石存在於阿拉斯加北部最大河流科威爾河切割的陡峭懸崖上。懸崖很危險,容易發生災難性崩塌,很難安全地找到、提取化石。因此,我們專注於尋找分散的骨化石層。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許多新的微化石沉積物,它們提供了關於7000萬年前整個北極生態系統的豐富新知識。”

經過約10年的艱苦工作,該小組已經發現了數百塊小恐龍骨骼,包括來自仍在恐龍蛋中或剛孵化個體的小牙齒。他們發掘的北極恐龍化石包括體型不一的食草物種,比如鴨嘴龍、角鼻龍(即有角恐龍和細角鼻龍)、劍龍和食肉動物(即霸王龍、傷齒龍和迅猛龍)。

這些化石證明,恐龍可能不僅在北極“度假”,甚至在那裡築巢,繁育後代。換句話說,出現在這些極端緯度地區的恐龍很可能常年都居住在那裡。出土證據證實,較小型的恐龍和更大型物種,諸如鴨嘴龍、有角恐龍和一種有可能遷移至溫暖氣候區的霸王龍,都曾居住在北極。

Erickson解釋:“全年居住在北極,對於恐龍的生理學條件和機能來說是一種天然的測試。在北極地區,我們尚未發現兩棲動物、蜥蜴和鱷魚等冷血陸棲脊椎動物的蹤跡,目前只有溫血鳥類、哺乳動物以及恐龍。我認為這足以說明:恐龍實際上是溫血動物。”

編譯:朱明逸審稿:西莫責編:陳之涵

相關文章